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浙江财政新闻联播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农旅融合 改革富民 争当“两山”转化排头兵

  温州市永嘉县是浙江省26个加快发展县之一,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县域面积2674.3平方公里,是浙江第四大县、全市第一大县,全县户籍人口97.85万。永嘉“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地多、平原少,人均不到三分地,山区群众增收致富困难。近年来,永嘉抢抓“两山”发展机遇,深挖生态潜能,释放改革动能,借力省“两山”建设财政专项激励资金,撬动全县44亿元总投资,破解“两山”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难题,走出了一条具有永嘉特色的“两山”转化之路,农民增收和26县发展实绩考核连续三年领跑全市、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16年提高29%以上,成功列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乡村振兴工作被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

  一、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夯实“两山”发展基础。坚持走“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之路,把保护绿水青山放在首位,守住“底线”,划定“红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6.94%,空气优良率达到99%,为“两山”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一是护好“一江水”。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实行楠溪江流域工业“零准入”政策,水域保护资金逐年增加,近五年财政资金年均投入超4500万元,并在全省率先全域禁止采砂行为,切实守住了绿水青山的底色。今年又颁布实施了《温州市楠溪江保护管理条例》,以法律规范推进楠溪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二是守好“一分田”。以田园综合体改革创建为引领,成功列入省级试点,争取省级财政资金8750万元,实施“清、理、拆、改、建、种”等综合整治措施,彻底改变田园“脏乱差”现象,成功打造全省首批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通过土地连片流转破解现代农业发展与规模用地紧张的矛盾,近三年流转土地5.1万亩。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作物空间布局,把“花篮”变成“花园”。比如沙头豫章村以花为主题打造振兴集体经济的“四季花海”项目,村集体经济从2016年的3.5万元到年增收200万元。三是改造“一座山”。投入财政资金500余万元,在全县范围推广坟墓革命,实施“互联网+”私坟生态化改造模式,用一块草坪和一个刻有二维码的鹅卵石代替“椅子坟”,引导群众厚养薄葬、网上拜祭,原来阴气森森的“墓园”摇身一变,成了绿意盎然的公园,实现了从“千里孤坟生荆棘”到“绿水青山带笑颜”的蝶变。

  二、产业造血、强村富民,打通“两山”发展渠道。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不断释放农村发展新动能,努力做好产业植入文章,真正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一是做强农旅融合。以“旅游+”融合发展为引领,年均投入2000余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传统农业融入二产、三产元素,推动乡村从主要“卖产品”,向更多“卖风景”“卖体验”转变。聚力打造三大旅游核心板块、10大融合支撑项目,仅2019年就引进落地楠溪·云上旅游度假区等6个10亿元以上重大农旅项目,上线全市首个农旅公众服务平台,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数达到1556.66万人次,全县旅游总收入达到179.68亿元,旅游业连续3年保持30%左右高速增长。二是做好带上文章。利用楠溪江流域“两山”优势,争取上级财政资金3亿元,针对永嘉村多、面广,不能较好的发挥集聚效应、规模效应等问题,累计投入资金5.5941亿元,打造陶公养生、山水雁南等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美丽乡村风景线),通过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聚片成面,把分布零散的特色资源整合到一起,统筹规划布局基础设施、植入产业业态,达到“握指成拳”的效果。比如,抢抓“红军小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机遇,发展红色旅游,建成红十三军教育基地等一批红色旅游项目,带动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三是做精美丽乡村。通过“一事一议”为引领,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年均投入财政资金30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本近2000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标准,融入传统耕读文化,打造具有楠溪韵味的瓯派民居。创成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82个,省级特色精品村16个,培育2A级以上景区村庄74个,成功打造了岩坦镇源头村、屿北村,瓯窑小镇等一批“网红”村落。比如,岩坦镇源头村在打好环境整治“组合拳”,打造“零污染”村庄的基础上,通过复兴船工文化,建设舴艋舟博物馆和舴艋舟水上旅游项目,打造全域旅游水上新航线,旅游人数从过去的“零”到现在的日均8000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

  三、改革开路、创新发展,实现“两山”有效转化。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全面增强“两山”发展动力。一是深化宅基地改革。投入27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村居融合奖补,深入推进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试点,制定实施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政策体系,通过出租、联营、合作等多种方式对农村宅基地(农房)进行盘活,用于发展民宿、农家乐等特色产业,让农民变“房东”,旧房变“聚宝盆”。全县已流转闲置农房926幢,建成省市级农家乐特色村8个、星级农家乐172家,打造民宿村5个、特色民宿230家,一批民宿入选全省白金级民宿,跻身中国民宿榜,获评全国首批、全市唯一的全国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区。二是规范“三资”管理。率全省之先推出“数字化运行+全流程监管+无盲区覆盖”的农村“三资”智慧监管系统,实现资金使用APP提前发布、网络在线审批、实时在线监管、无现金支付交易,全年涉农信访举报总量同比下降37.3%,初信初访下降47.8%。同时,率全省之先打造农村产权市场化阳光交易新模式,极大促进了农村集体财产保值增值。已累计完成农村土地流转、三产安置等产权交易1611宗,交易总额17.476亿元,平均溢价率达到30.27%以上。比如,鹤盛村把自来水承包权纳入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拍卖交易,成交金额达22万元,溢价率达到50%以上。三是创新投融资机制。牢固树立“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理念,通过引进市场专业主体,对“沉睡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推广“资源入股、利益共享”“村企共建、物业兴村”等利益共享发展模式。比如,大元下村先后将陶公洞和石门台等景区资源委托县旅投集团运营,村集体在保底收益的基础上按比例分红,村民个个是股东、人人能分红,大元下村成为永嘉山区首个收入“百万村”。同时,依托楠溪江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深挖“乡贤富矿”,全力做足工商资本“上山下乡”的文章,推动“老板下乡带老乡”。比如,创新推行“百名会长结百村”行动,2019年以来累计动员724名永商参与村居项目配对,116位商会会长参与结对帮扶,目前已签订帮扶项目63个。其中,云岭乡乡贤打造总投资58亿元的省“152”工程楠溪云上温泉旅游度假区,可带动周边4个村、4000多人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0年0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