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浙江财政新闻联播

集中财力助推民办教育 精准发力加快扶志扶智
——浙江省温州市全面推进“社会力量办教育”

  

  近年来,政府购买教育服务为温州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是温州“大社会办大教育”的历史经验。截至2019年6月底,温州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348所,占全市学校总数的54.69%,全市基础教育民办学校在校生44.18万人,承担了全市近三分之一的教育任务。今年,光明网刊发题为《创新引领,民办教育改革的“温州探索”》的文章,对温州民办教育的创新精神、创新政策、创新发展予以高度肯定。

  一、全盘谋划,统筹兼顾,为民办教育注入“强心剂”

  一是办学秩序日趋规范。进一步加强教学行为、招生、收费、教师管理、财务运行、安全工作等方面引导,特别规范民办中小学招生时间、范围和方式。2019年,核减7所上年度超计划招生的民办学校招生计划数,核减幅度与超计划数一致;取消3所民办学校2018年评优评先和政府购买服务资格,切实引导民办学校走规范发展之路。二是教师待遇有效保障。2013 年以来,市本级财政共落实政府购买服务资金6.32亿元,切实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工资和社保待遇。截至2019年6月底,民办学校教师参加事业单位保险4043人、按公办教师办理医疗保险4288人、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达5538个,有效助力民办学校教师招得到、留得住、教得好。三是师资梯队增量培养。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全市民办学校教师培训,其中2018年安排190万元,举办董事长、校(园)长、民办幼儿园骨干教师等培训16次,参训人数近1500人。

  二、全程护航,精准保障,为学生培养配好“压舱石”

  一是学前教育阶段分类保障。各级各类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包括低保家庭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革命烈士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人以及残疾学生(以下简称“五类生”),按当地公办三级幼儿园保育费标准给予资助。二是义务教育阶段身心保障。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除“两免一补”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五类生”享受每生每年1000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三是高中教育阶段托底保障。民办普通高中在校的经济困难生(包括“五类生”和低收入家庭子女)及民办中职学校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落实每生每年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对就读民办普通高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免学费政策,其他“五类生”免学费、免代收费;其他困难学生免学费。民办中职学校按当地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职学校学费标准给予补助。2018年市本级民办中职学校4所,按学生数6448人次测算(其中春季3242人,秋季3206人),共计落实市本级经费自理中职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1575.14万元。

  三、全速推进,高效创新,为人才汇聚提供“着力点”

  一是诚意相邀引优质资源自愿进来。积极引进优质教育品牌和名师名校长,近年来引进了江苏翔宇、上海协和等一批优质教育品牌,引进市外高级职称教师、特级教师、省名师名校长643人,优化教育资源供给,民办教育整体质量得到快速提升。二是有力补充让外来学子留得下来。民办教育作为公办教育的有力补充,大量分布于城乡结合地带,给予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按时就学的机会,解决大量“新温州人”生产生活后顾之忧。三是凸显特色把优秀人才输送出来。根据“公办保均衡,民办促选择”的新定位,通过购买服务,温州涌现了一批优质的有特色的民办学校,两年来,全市民办学校创建省级特色示范学校17所,创建省二级幼儿园48所。瓯海区艺术学校等学校打造艺术品牌,在全国大小赛事中名列前茅,瑞安市龙翔高级中学等学校加强教育国际交流,输送多名学生赴国外留学,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