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平湖财政:解决好“四大”问题开创精准扶贫新模式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财政首创的“飞地抱团”低收入家庭持股增收模式曾被中组部评价为“具有全国首创的实践意义”。今年6月,该项目通过全国脱贫攻坚评选委员会初次评审,成为浙江省仅有的两家入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候选名单之一。
一是“自扶”结合“帮扶”,财政托底保障,解决“如何筹”问题。通过实行“多掏多得”的差异化“自扶”,低收入家庭每户可出资5000—30000元,同时每户可向农商银行申请最高5万元的贴息贷款,共筹得资金1.39亿元。通过村集体出资、党员干部募捐、企业捐赠、慈善捐助,共募得资金2064万元。由市镇两级财政共同保障,每年安排不少于1500万元用于每户不低于5000元的补助、补足低收入家庭入股资金配额标准的不足以及帮扶资金银行贷款部分的全额贴息;同时,联系“四方红色联盟”结对单位落实帮扶资金。共落实资金2446万元,其中市、镇街道两级财政补助资金2300万元,结对帮扶资金146万元。首批总入股金1.78亿元,持股低收入家庭3225户,首批持股低收入家庭覆盖率96.1%。
二是明晰产权股权,加强风险防控,解决“怎么帮”问题。建立产权界定、股权设置、股权管理、收益分配、资金管理等一整套制度。低收入家庭与村(社区)签订帮扶协议,镇街道与帮扶入股的项目主体签订入股协议,村(社区)、放贷银行、低收入家庭签订三方托管协议,并按协议履约。成立初心帮扶资金,资金账户由组织部财务代为管理。明确低收入家庭帮扶资金家庭筹措部分产权归家庭所有,初心帮扶资金产权归政府(集体)所有,持股家庭仅享有入股资金10%的收益分配权,不享有决策权、增值权等其他权利,并且不得抵押、担保、转让和继承股权。
三是动态调整完善,确保精准扶贫,解决“帮扶谁”问题。设立帮扶对象准入、动态调整以及退出审核机制,提高持股对象的精准度和受益面。对于不遵纪守法、不配合基层治理的家庭,须经过教育引导并做出书面承诺,方予以准入;对低收入家庭持有帮扶股份后不再纳入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的,可顺延持股一年,第三年自动退出;每年定期调入新持股帮扶对象,及时入股并获取稳定收益。对持股期内低收入家庭经核实不符合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条件等情况的,一律予以退出,股金按原筹集渠道退还。
四是强化资金监管,提高使用绩效,解决“谁监管”问题。建立财政、纪委、审计、扶贫办、民政等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对帮扶对象确定、资金管理、使用、发放环节开展全过程监督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跟进,确保资金安全。积极督促智创园用好、管好首批入股资金,加快建设、尽快招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截至目前智创园已完工70%、预计2020年3月全部完工,招商完成30%。首期分红发放总金额594.52万元,户均增收1840余元。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