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推动内控落地 规范乡财运作
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乡镇财政可用财力体量增长迅速,而“资金体量大但管控差”“内控制度有但落地难”等问题日益突出。2018年,嘉善县试点并成功建立全省首个乡镇内控体系,通过“内控制度建立+信息化落地”有效解决乡镇内控管理老大难问题,并在全省会计管理与改革经验交流座谈会上获经验介绍。2019年,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全面铺开,结合各镇实际,建成“共性+个性”内控体系(即保持90%的共性模式和满足各自需求的10%个性设计),成为全国首个乡镇内控体系建设全覆盖的县(市),力争为全省乡镇内控管理提供“嘉善实践”。
一、建立全覆盖内控体系,破解监管“难落地”问题
一是内控制度重塑。梳理镇级单位现有内控制度和业务流程,结合最新的行政内控标准修订形成资金管理、部门预算等内控制度11类300余条,搭建镇财政资金监管、预算编制、财务内审、基建工程监督、招标采购交易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6个专项小组,明确岗位设置及职责、业务流程、责任及处罚等事项,建立事前申请、事毕报销、事后监督评价、领导决策等长效机制。如招标采购工作通过钉钉群不定期讨论采购事宜,实名决议,有效避免领导小组成员由于日常工作繁忙不能临时召开会议讨论,导致先采购后讨论等程序倒置或程序缺失问题。
二是监管覆盖全域。运行乡镇内控信息系统,建立预算、收入、支出、工程、资产、合同等6大管理模块,基本涵盖乡镇资产收入(土地出让金、税收收入、固定资产收入等)、财政拨款、乡镇工程项目等所有经济活动管理。目前,全县所属300余个部门和90余家公司全部纳入内控系统。
三是责任落地有痕。实现责任落实到岗、风险防控到岗、制度建设到岗,每个经济活动、每个环节的参与岗位都明确设定,确保岗位责任可追溯。镇级财务预算、审批、使用、决算、监督、审核均可内部监控,各环节审批用时和效率逐条可见,有效防止慢作为、假作为等情况。以纪检审计查询权限为例,全部资金收支情况都能看到,将经济活动置于镇纪检、监督审计之下,对全镇各项经济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对潜在违规行为实时预警提醒,及时掐断风险苗头。
二、增强系统运行适用性,实现操作“人性化”目标
一是审批流转“网上走”。每项经济活动的经费申请、审核、审批实现全流程网上流转,改变以往纸质流转、人工审核、线下操作的财务管理模式,并把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重要审批元素固化到信息系统,实现每一个资金使用过程“搬上网”,各部门财务报销仅“跑一次”。以基层社区支付审批为例,以往审批支付基层报账员需要跑镇里找7个有关人签字,现在不用出门,只需在系统里成功提交审批单,系统就会自动提醒相关人员履职,并且在审批环节已经实现移动端审批。
二是增强运行“舒适度”。结合基层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全部采用书本式、目录式样、仿真表单,保持原来线下审批表单格式,点选式操作极大增强系统操作性和适用性,乡镇操作人员年龄跨度20岁至50岁,系统上线经一次全员培训后基本都能上手操作。另外,各项审批操作流程清晰,环环相扣,不合规单据无法提交。
三是规则匹配“自动化”。各类公务支出标准、财务支出范围等基本常用规则全部嵌入内控信息系统并后台实时更新,每一笔资金申请时通过内控平台自动匹配,减少人为因素干扰,系统嵌入规则和提醒700多种,并根据工资表、差旅费和工程合同等事项不同设置低、中、高等3类风险点。以常用的出差事项为例,事前审批环节出差人只需录入出差时间、地点,系统自动匹配出差地交通费、住宿费以及公杂费报销标准,改变以往超标准报销等问题;公务接待费用申请时,自动匹配接待标准,有效避免超支接待等情况。
三、紧盯关键性领域施力,解决管理“空心转”难题
一是预算把控更到位。从经济活动的预算发起到实际执行形成全封闭监管体系,如预算录入时就要求预算部门、指标和事项的三个预算关键要素对应,建立项目申报、预算编审、预算拨款、预算调整等管理机制,用款申请时能自动对应预算指标,有效防止超预算、预算调整随意等问题。另外,实时统计预算情况,掌握各项预算执行进度,帮助控制执行效率。
二是资产管理更规范。政府采购申请自动匹配生成采购标准和要求,“政采云”上生成采购合同并上传完成后才能付款。实物资产申请购置后,要求进行强制登记环节才能报销付款,实现采购即入库形成资产台账,解决以往资产管理混乱等问题。
三是项目监督更清晰。项目原始资料、报销审核要件等关键信息进行电子化存档,资金管理过程的所有环节、档案和审批记录网上痕迹,实现财务数据的可追溯以及分析运用。如乡镇工程项目多、资料多、管理难,如今按合同要求分解成进度节点(设定阶段要求、支付条件及金额),分节点上传单据和分段支付,支付记录形成完整工程档案,节点支付金额滚存无法超过合同总额,避免预付款支付过头情况。同时,工程结算审计、财务竣工决算审计完成后才能进入付款环节,避免工程未验先付情况。
四是支出把关更精细。目前,支出管理包括“三公”经费、日常运作、计提工会经费、采购事项等60余类,涵括乡镇政府支出方方面面、边边角角,并按需求设置申请流程,有效杜绝传统线下管理的环节缺失、程序倒置等问题。如非格式化合同需经法务、财务两个岗位审核,从源头上保障合同合法、合理性,并绑定支付阶段、支付条件、支付金额三个限制项,真正实现合同项目“哪个阶段,哪些条件,支付多少钱”的目标,单个乡镇年均此类合同类目可达500份。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