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永康市财政“三联三帮”打响“上门服务”品牌
今年以来,浙江省永康市财政不断深化“上门服务至少一次”活动,着力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三服务”做深做实上下功夫,与涉农涉企部门、金融机构、人大政协、审计纪检监察等多方联动,全面串起政策、金融、监督资源,协同联动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保障社会民生。
一、内联外合,变“车轮访”为“组团帮”
一是“三项机制”,全员覆盖。内联外合,层级推进,建立班子联系制、中层蹲点制、干部承诺制。班子成员每人联系4个镇街区、2家企业、1个基层单位、2户以上困难户;中层干部每人蹲点2家实体企业、帮扶1户贫困户;干部每人承诺帮助1户困难户。全年定向服务236户以上,其中企业70家、村级组织37个、困难群众129户以上。
二是“三支队伍”,全面推进。组建涉企服务“贴心帮扶小队”、涉农服务“助推乡村振兴小队”、基层服务“绩效提升小队”3支服务承诺小队,下设16支服务小分队。根据业务对口,将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农业农村、税务、经信等部门吸收进服务承诺小队。涉企、涉农、工程资金审核等业务科室负责人、业务骨干及金融机构、涉农涉企部门业务人员为成员,政银组团式推进涉企服务、农业农村服务和绩效管理提升服务。
三是“三大领域”,全线帮扶。聚焦实体经济、农业农村、政府投资三大领域,协同经信、科技等部门,积极向上对接政策,为骨干企业、小微企业,开展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方面提供财政政策资金支持;下沉工作重心,协同农业农村局等送政策细指导,你有需我尽力,服务各镇街区、村级组织,通过“一事一议”“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等项目,助力乡村振兴;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中介机构等培训指导,提升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水平和资金管理水平。
二、互通共融,变“敷衍走”为“聚焦干”
一是聚焦服务需求。延伸触角了解需求,扩大走访对象,将预算单位、重点行业、规模调整后村级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等纳入走访范围,多渠道全方位深入了解企业、基层、群众的服务需求。汇聚众智,全面梳理议案提案,深入分析《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的议案》《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推动永康经济新发展的建议》《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壮大集体经济的意见》等30件人大意见建议、12件政协提案,梳理企业发展、经济建设、乡村振兴、绩效管理等九大类问题建议,提出初步解决方案,带问题、带举措问需问计。聚焦问题寻求对策,针对支农财政补助项目“先建后补”的拨款方式,项目建设主体在获补助前,存在建设资金短缺问题,通过引入金融支农贷款有效解决资金投入衔接问题。
二是列出服务菜单。联合联动拓展服务内容,建立灵活机动的双向对接渠道和反馈机制,联镇、联村、联户、联项目,“四联”助力乡村振兴;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稳”服务实体经济;人到、心到、政策到,“三到位”强化绩效服务。精心整理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保障社会民生等宣传资料,供走访对象学习参考。制定“三服务”问题收集反馈表,明确走访时间、走访类型、走访对象、联系方式、反映问题及主要内容、办理类别等,挂图作战、逐个销号,确保件件能落实,事事有回音。
三是定制服务套餐。推出个性化服务“便捷餐”,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实时咨询、问题搜集、动态跟踪、结果反馈,打造能问、能查、能看、能听、能约、能办的“六能”三服务餐,自由组合,全选定制。列出政策服务“高定餐”,全面梳理财政各类奖励补助政策96个,其中涉企类政策清单含20个政策文件、涉农类清单含43个政策文件、经济建设类含4个政策文件、社会保障等其他类清单含29个政策文件。结合专项审计、市委巡察等工作,客观评估政策绩效,帮助服务对象用足用好用规范各类政策。定制政银创新“组合餐”,建立农村各类产权抵押信贷,农民创业、扶贫小额信贷,制造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等信贷制度,优先安排信贷资金,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大力扶持就地资源开发利用型的村集体经济振兴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推出农村“三资”管理“标准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进402个村集体“三资”第三方代理,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水平。精制行政事业单位“营养餐”,全面清理闲置资金,开展公款竞争性存放20次。
三、协同协作,变“就轻办”为“重点破”
一是服务基层“授村以渔”。与农商银行、农业银行联动,探索从“扶志”“扶智”到“乡村振兴”的政银“三服务”路径。以象珠镇雅吕村为财政—农商服务乡村振兴点,东城街道永义村、西城街道新阳村为财政—农行服务大美乡村建设点,协同推进,深度融合财政涉农政策与农商行、农行“三农”金融资金。以雅吕村为例,雅吕村原为党组织涣散落后村,财政服务的抓手从村民呼声强烈的后山治水切入,多次上门帮助理清发展乡村精品旅游的振兴思路,指导申报“一事一议”,并辅导成功获得省财政厅扶持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支持。在财政政策资金的支持下,后山治水“一事一议”项目,不但解决村庄安全问题更点燃村民干事创业的热情,随后相继启动磻溪河道整治工程、打造精品民宿“六十间”等。为解决前期建设资金问题,去年年底财政乡村振兴承诺小队牵线搭桥,帮助引进政策性担保贷款,由农商行发放500万元三年期贷款,成功解决配套建设资金问题。目前,雅吕村精品旅游已初具雏形,精品民宿建成后,每年通过美丽乡村游将为该村创收150万元左右。
二是服务企业“量体裁衣”。注重“点式服务”。1月17日,财政联合建设银行上门服务泰龙集团、先行集团等,关注企业发展过程中最现实最普遍的融资问题。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量身定制融资方案,积极向省行争取金融政策支持。4月10日,财政联合工商银行在飞神集团服务时,介绍财政产业发展政策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相关产品,承诺企业有政策需求第一时间到现场,企业有资金需要将第一时间帮解决。4月16日,财政绩效服务小队赴农商银行、金华银行走访,就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行政事业单位公款竞争性存放、非税收入收缴端口对接、社保费参保缴纳等问题作政策解答。做好“面上推进”。在三服务过程中,针对企业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干部等提出实体经济产业政策、涉农政策要更加精准、资金绩效要更加明显等意见建议。结合“三服务”活动,开展专项资金管理、预算精确执行等5个专题调研,摸清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千方百计为企业降本减负,全年力争减轻企业负担10亿元以上,截至目前减轻企业税费、制度性成本等各类负担超5亿元。对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困难工业企业和受经贸摩擦影响出现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的3600多家企业,返还社保费1.2亿元。
三是服务群众“解燃眉之急”。一方面,注重点对点帮扶。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与结对村、共建社区、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等对接,找寻迫切需要帮助的因病致贫户、困难党员户、孤寡老人、贫困儿童、残障人士等社会弱势群体,开展定向帮扶,全年开展结对帮扶在15万元以上。另一方面,做好民生兜底服务。与社保、民政等部门对接,及时拨付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孤儿基本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和困境儿童补助资金等社会救助资金,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做好残疾人保障工作,及时发放残疾人护理补贴、生活补贴,惠及近万人。支持社会福利事业,解决好农村孤、寡或五保户等困难老年人就餐、生活照料问题。全面落实退役军人、伤残军人、军人“三属”等抚恤补助政策。健全大病精准救助机制,为低保、低保边缘、持证重度残疾人、持证精神病人等特殊困难人员购买大病保险,受益13000多人。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