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做好“加法”,积极向上争取要素资源。一方面通过项目包装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今年以来,已争取并及时拨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共计8亿元,有力推动了下车门区块征收、福田街道江村安置房等项目顺利实施。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省级竞争性分配资金。通过对接省市两级部门、协助职能部门申报等方式,助力义乌成功入选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地区,获得上级补助资金4年共计8000万元。
二是做足“减法”,努力实现部门办事“一次不跑”。对照“一次不跑”和“无纸化、即时化、智能化”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梳理部门间办事事项,大力简化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间。日前,根据市政府下发的《2019年一般性工程投资项目建设计划》及《2019年度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计划(第一批)》,统一出具项目资金来源证明函,并及时发送至相关单位,真正实现部门办事“一次不跑”。
三是做优“乘法”,大力支持国有企业加大公益性行业投入。近年来,全市各国有企业积极投资建设公益性项目,为我市投资项目建设和城市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为增强国有企业发展后劲,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投融资功能,市财政大力给予国有企业资金支持。截止3月底,市财政已通过支付棚改服务费、化债补助等方式落实拨付国有企业各类资金27.5亿元。
四是做实“除法”,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主动走访相关部门、镇街及国有企业,协调解决一系列疑难问题,做好“三服务”工作。协调完善工程招标文件风险范围条款,减少因增值税政策调整引起的结算争议,降低法律风险。协调解决城市有机更新产权调换工作涉及和安公寓、江南三小区等72套房源房款结算问题,妥善解决征收户安置房土地出让金及税费缴纳问题。服务对接市双江湖开发建设指挥部,助力破解双江水利枢纽工程省发改立项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