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率先破冰实现乡镇政府整体绩效评价全覆盖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中发〔2018〕34号)提出了对政府预算实施绩效管理,各级财政部门逐步开展对下级政府财政运行情况实施综合绩效评价的要求。这需要各地大胆创新,深入研究,探索走出一条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政府整体绩效评价之路。东阳市财政局率先破冰,近年来按照“试点先行,由点及面,全面铺开”的原则,将该市18个镇乡街道16.42亿元财政资金全部纳入绩效评价范围,实现了乡镇政府整体绩效评价全覆盖,迈出了在基层政府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第一步。
一、合理厘清各方职责,有主有辅
一是全市联动。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市府办、发改局、审计局、财政局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工作,并对乡镇政府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进行审议。
二是人大督导。试点工作由市人大财经工委负责督导,评价结果以人大主任会议纪要形式下发被评价单位,要求将整改情况上报市人大,有效落实整改责任。
三是财政实施。财政部门负责乡镇政府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具体实施工作。2017年,财政部门委托3家中介机构对乡镇政府整体支出实施绩效评价,财政部门对评价工作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实地走访下属单位、相关镇乡街道、受益村庄和群体,提升评价质量。
二、科学设定评价指标,有理有据
一是事前科学设置73项指标。评价开始前,结合乡镇实际,在预算管理、预算执行管理、预算监督、政府债务及效益管理等五个方面设置了73项指标,将政府履职情况细化分解成可量化指标,并做到各乡镇评价指标统一规范。
二是事中广泛发放1套问卷。结合镇政府工作目标和绩效评价相关指标,面向乡镇政府各部门、学校、企业、部分自然村村民发放内容涉及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社会发展状况,水、空气、森林所构成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情况,居民收入情况,居住环境,镇政府的工作效果等11个方面的调查问卷。2017年共发放2000多份调查问卷。
三是事后清晰列出4份清单。坚持问题导向,在评价报告中列出“财政收支清单”“支出效果清单”“存在问题清单”“建议对策清单”等4份清单,综合反映乡镇政府年度财政整体支出绩效情况,其中,“支出效果清单”反映政府花钱取得了什么效益,老百姓得到了多少实惠,以及经济发展、环境革命、社会事业、文化教育、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实绩,用清单评价乡镇政府花钱办事能力,用清单晒出乡镇政府公信力。
三、有序规范评价流程,有点有面
一是重点评价与自评相结合。2018年重点开展“4321工程”,即对4个镇、3个街道、2个部门、1个乡开展整体支出重点评价,涉及镇乡街道财政资金5.6亿元;同时,10个镇、街道开展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涉及财政资金10.82亿元,实现乡镇政府整体绩效评价全覆盖。财政部门在评价中注重加强绩效管理宣传,引导基层政府真正树立“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
二是专家组点评与培训相结合。由市人大财经工委、市纪委、市审计局、市财政局相关人员组成专家组,对评价报告进行专项审核。多次召开全市绩效管理业务培训,邀请专家进行专题授课,切实提高乡镇政府绩效自评质量。
三是月度例会与阶段性通报相结合。自评价开始,财政部门每月召开1次工作推进会,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调查问卷的设计、评价工作进展情况等深入研究讨论;召开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通报会,进一步征求被评价单位意见,力求绩效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四、强化结果应用,有奖有罚
一是评价结果有效应用。针对2018年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反映的问题逐一反馈,限期整改,促进绩效评价结果“落地”。如湖溪镇积极落实评价结果,为增加服务业经济增长点,专门建立项目库、土地库、招商库,积极发展农村休闲旅游民宿和产业植入项目,目前已有4个自然村被确定为省级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其中象田村已成功创建成3A级景区村庄,并发展成“东阳市民宿集聚区”。
二是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财政部门将绩效评价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并根据绩效评价得分情况,给予激励性奖励,评价结果与下年度预算安排挂钩。
三是评价结果供领导决策服务。财政部门将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上报市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对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9年01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