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财政:试点财政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助推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苍南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路径创新,以溪东村“畲族风情民宿”项目为依托,开展财政扶贫资金“折股量化”试点。该项目总投资505万元,县财政安排150万元以“折股量化”方式全部注入村级集体并入股到企业用于产业发展,预计年经营收益50万元,将按持股比例分配用于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转化,补齐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短板。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初步建成风情民宿、乡村旅游体验馆、农家乐餐厅等乡村休闲项目,计划于2019年5月完工并对外运营。
一、“折股量化”试点的主要做法
“溪东矴步跨两岸、青山绿树遮民居”。溪东村系苍南县集体经济薄弱村,畲族占全村人口97%,保留有完整的畲语、畲歌、畲舞及畲人风俗习惯,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乡村美景淌如江南诗画,具备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先天优势。苍南县充分利用畲族文化,顺势而为,以打造滨海玉苍山5A景区——莒溪大峡谷风景区为契机,将溪东村“畲族风情民宿”列为先行项目重点推进。
(一)盘活闲置资源,“变废为宝”。该项目以溪东村14户村民闲置宅基地为基础进行提升改造,首先由村民将三栋合计16间破旧农房的使用权,以租赁形式交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双方签订20年租期协议。在镇人民政府监管下,由溪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项目的统一规划、工程招标及监督实施,加快项目对接落地,将租入的16间农房予以拆除、重建,打造成为集民宿、农家餐厅、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乡村休闲项目。
(二)村企合作共建,“化零为整”。为破解资金瓶颈与运营难题,苍南县通过项目招引、投资入股的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开展投资合作。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土建工程以农村自建房形式审批,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由原14户村民业主与施工单位签署施工合同。土建完成后,该项目由溪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承包,苍南县旅游投资集团公司作为经营方负责二期装饰工程,按风情民宿的定位完成设计、施工、招投标、装潢等,并负责后期对外经营,协议约定经营期为20年。
(三)发展成果共享,“聚沙成塔”。项目建成后,按照投资占股比例,实行收益分配。项目总投资505万元,其中县财政“折股量化”资金150万元、乡镇投入40万元、村民投入42万元,合计232万元,委托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持股人,占股45.9%。项目运营后,预计年收益50万元,每年可取得分红收益23万元,在保证40%归村集体、10%归村民业主所有的前提下,其余50%由乡镇统筹帮扶全镇范围内低收入农户,预计每户可增收2—3千元。承包期满后,房屋折余残值归还原14户村民业主,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享有优先承包及经营权。
二、“折股量化”试点的预期成效
财政资金通过“折股量化”,改变了过去直接投入到经营主体的方式,创新性地把项目资金注入到村集体、折股量化到农户、集中入股到企业,形成“合作社+农户+企业”的利益联结模式,从而建立精准稳定可持续的扶贫脱贫机制。
(一)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长效脱贫。该项目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与经营方签订20年长期合作协议,预计从经营方取得固定回报460万元(年均23万元),其中40%部分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集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能够持续积累资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村组织无钱办事的难题,增强村级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头羊”作用。
(二)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实现发展脱贫。村集体依托闲置资源和生态、土地、风景、文化资源,通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充分加以盘活,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运作,将有力促进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发展,带动村民创业致富。该项目经营方在20年的合作期间,将重点帮扶带动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就业,预计可解决本村600人次就业(年均30人次)。
(三)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实现稳定脱贫。“折股量化”将财政资金变为经营主体的股金,不仅将一次性的资金补助变为长期稳定的资产性收入,而且村民通过在经营实体就业,还可以获得相应的工资性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收。该项目县财政投入“折股量化”资金15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250多万元,并通过委托经营的方式,建立长期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让贫困人口充分享受到资源开发收益。
三、“折股量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财政资金“折股量化”模式一改过去“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项目实施能够更加精准惠及低收入农户,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扶持对象基数大、财政资金相对缺乏,建议进一步统筹整合资金到精准扶贫和产业振兴方面。根据目前统计,苍南县低收入农户57971人,集体经济薄弱村341个。2016-2018年上级转移支付的财政扶贫资金为8016万元,加上县本级3126万元,按三年平均计算,每年财政投入扶贫资金3714万元,大部分用于扶贫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扶贫产业的扶持资金较少,导致扶贫项目补助比例低、项目规模小、项目绩效差,出现村集体经济收入不稳定、个别已脱贫的村集体经济返薄等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利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将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发挥到极致。
(二)政府引导、机制建立方面有所欠缺,建议进一步完善“县级引导、乡镇主导、乡村(农户)主体”工作格局。“折股量化”的项目,虽然能满足多方共赢的要求,但在各方资金、资源对接以及合作模式、项目论证、项目批准、实施进度和工程质量等方面,需要政府助推和部门协作才能完成。特别是在宣传动员和精准谋划方面,如何帮助村集体有效对接政策和市场,做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并发挥最高的效率,乡镇和部门起到关键的作用。由于“折股量化”机制有待加强和完善,一些具备条件的项目村和投资合作方尚在观望,踌躇不前,需要营造氛围,解决各方的顾虑,保证各方的利益。
(三)项目管理精细化不足,项目落地周期长,建议进一步完善帮扶数据库,简化审批程序。财政资金折股量化的主要帮扶对象是低收入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更好地实现精准帮扶,建议建立完善县一级帮扶对象数据库,定期采集更新低收入农户、村集体经济帮扶对象相关信息,实现动态管理。同时,建立帮扶产业项目库,申报、论证一批扶贫项目列入“折股量化”的项目储备库,做好项目储备、实施和绩效评价跟踪。由于“折股量化”的项目涉及到公建项目的建设,需经审批、审查、招投标等程序,耗时长,许多前期工作因手续繁琐而搁浅,建议简化审批程序,并适当提高村集体项目招投标限额标准,加速项目落地。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