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浙江财政新闻联播

瑞安市财政“点线面”结合构筑被征地农民转保风险防控网

  被征地农民转保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实施以来,被征地农民整体保障水平明显提升。随着参保人数不断扩容,社保基金收支平衡格局被打破,目前转保人数85207人,其中享受待遇人数75545人,长期来看需要财政保障300多亿元,财政运行风险日益凸显。为有效防控风险,瑞安市局联合多部门及早谋划,深入调研,认真剖析问题根源,打出系列政策组合拳,目前成效初步显现,社保基金运行压力得到有效缓解。2018年1-9月,全市被征地农民转保人数为6334人,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0143人。近两年,全市安排社保风险准备金用于养老保险补助近40亿元,养老金“潜在”可支付月份从11个月提高到19个月。

  一、瞄准政策“着力点”,严格控制转保规模

  一是重新核定“人土比”。结合瑞安实际,降低每亩土地负担人数。2018年1月起,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生活保障人数标准由原来每亩参保4人调整为每亩参保3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参保标准由原来1.8万元/人提升到2.4万元/人。截止9月底,全市共完成土地农转用240亩,应参保人数比政策调整前减少240人,预计减轻社保基金负担5000多万元。

  二是严守转保准入门槛。针对海洋捕捞渔民养老保障工作,结合基金支付压力凸显的现实情况,对海洋捕捞渔民养老保障采取发放生活补助的方式,涉及渔民4000多人,减轻转保压力近12亿元。

  三是取消实物安置政策。2019年1月1日开始,安置留地实行货币化安置,不再安排安置留地指标。按2018年农转用面积测算,当年新增征收土地24亩,取消安置留地指标后,预计可减轻社保基金压力近2000万元。

  二、调整转保“标准线”,着力规范转保工作

  一是提高转保缴费基数。将被征地农民转保缴费基数分步调整为上年度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17年1月至今,被征地农民转保缴费基数从3000元调整到4850元,一次性缴纳15年额度从9.72万元提高到15.71万元,增幅为62%,转保一次性缴费收入增加约2.7亿元。

  二是调整年限折算办法。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折算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实行动态调整。由原来封定40个月调整为按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全额折算,使折算办法与逐年提高的缴费标准相适应。以2018年社保年度为例,缴费年限为21个月,比政策调整前减少19个月,人均增加筹资额度约1万元,预计2018年转保一次性缴费收入增加8000万元。

  三是取消转保优惠政策。逐步取消超过法定退休年龄(60-70周岁)被征地农民转保缴费优惠。2018年1月开始,对60-70周岁转保人员由原来每增加1周岁一次性补缴金额标准从5%降低为3%,7月后全面取消该项优惠政策,缴费收入增加1300多万元,减轻了财政负担。

  三、防控风险“覆盖面”,力促基金稳健运行

  一是广筹集,强化资金保障。政府用地方面,按照《瑞安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分配办法》,土地出让收入计提社会保障资金从17%提高到25%,今年预计可计提25亿元,比调整前多提8亿元;村级用地方面,将改造地块土地出让、安置留地土地出让所得纳入社保风险基金提取范围,旧村改造地块和安置留地土地出让所得分别提取8%、7%作为社保风险基金等统筹规费,今年预计全市村级用地出让所得约40亿元,提取社保风险基金约2.8亿元,进一步防范基金风险。

  二是严排查,加强后续监控。以逐人排查、复核为重点,以信息数据比对为补充,并定期进行抽查,全面查清并处理异村参保、超指标参保、不规范转保等问题,督促整改提高,确保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到位。2017年,排查全市23个乡镇(街道)684个村(居)1827批次共计154827个征地指标,查出信息疑点211人,已按规定处理,切实维护转保政策严肃性。

  三是建机制,及时掌握动态。完善部门信息共享联动机制,建立健全财政、国土、社保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社保基金收支运行情况,及时掌握被征地农民转保新增人员变化、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等发展态势。建立健全社保基金风险长效防控机制,全面把控社保基金运行风险,防止向“大财政”蔓延。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