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浙江财政新闻联播

建德市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主平台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一、新安江田园综合体基本情况。

  项目选址位于素有“中国草莓之乡”美誉的杨村桥镇,当地草莓种植历史悠久,大棚草莓设施栽培面积有5000余亩,共有草莓专业合作社24家,形成了草莓种植、收购、分销等完备的产业链。从事草莓相关产业的农户2000余户、6000多人。此外,还有外出在上海、广东、贵州等16个省市种植的莓农1500多户。

  该项目区域规划东至杨村桥岱头村,北至杭黄高铁站,西至下涯镇黄饶半岛,南至新安江江面,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1.2 平方公里。核心区主要位于杨村桥镇内的梓源、绪塘两个行政村。

  二、新安江田园综合体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保障有力。成立了项目建设市级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市政府总牵头,市农办、财政局、农业局、国土局、高铁新区、杨村桥镇等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由市府办、市农办、财政局、农业局、发改局、国土局、高铁新区、杨村桥镇抽调的业务骨干组成。由建德市杨帆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全面负责新安江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和项目的管理运营工作。

  (二)围绕五大机制打造八大工程。项目围绕“培育田园综合体产业支撑体系、完善田园综合体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探索田园综合体土地利用机制、建立田园综合体建设多元投入机制、探索田园综合体治理体系建设”的五大机制,打造八大工程: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草莓产业链提升、美丽乡村提升、科技创新提升、生态循环农业提升、农村土地整理、美丽田园、农业创意精品园。通过打造将形成一个集农业产业新园区、农业科技新城区、农民居住新社区、农业服务经济区等于一体的,多种综合性功能的区域发展新平台。预计三年项目总投资3.58亿元。

  (三)建立草莓+产业体系,形成“一心、三区、多点”的空间布局。

  雄厚的草莓产业基础、深厚的人文自然资源,是创建建德新安江田园综合体的先天优势。这里将规划构建“草莓+旅游、健康、科技、创意”的“草莓+”产业体系,形成“一心、三区、多点”的新安江田园综合体格局。

  一心:建立以“草莓小镇”为中心,组织建设一个集名优特农产品种植,加工,展示,体验,销售,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为一体的农业创意综合体。

  三区:依托现有的草莓核心产业、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以农业种植、特色农业精品园和草莓产业示范园为主体,集聚连片打造现代优新农业种植示范区。以农业文化为主题,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同时融入观赏性、娱乐性、休闲性、科普性与体验性为一体,集中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区。以核心区为依托,辐射区进行延伸,衍射周边。打造功能完备、覆盖全域、便捷高效的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区。

  多点:在农业种植示范区打造草莓精品园、优新品种种植区、美丽园区、美丽果园、草莓基质育苗基地等产业示范点。在产业融合发展区打造草莓酒加工、草莓酵素加工、草莓湾慢生活休闲区、草莓康养中心等产业融合点。在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区中打造农技服务、农信担保、农资服务、销售服务、农业信息、土地流转六大服务中心以及草莓研究院、草莓科创园、科研培训中心等公共服务点。

  三、新安江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一)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明显。依托草莓这一特色产业,通过田园综合体的实施,极大的提升了核心区块的基础设施,极大的改善了村容村貌。与杭州钱江新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就草莓小镇整体商业运行达成合作,投资2000万元,植入灯光秀、主题乐园、精品民宿等产业;与杭州七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在草莓产业示范园投资1000万元左右建设餐饮一条街,复兴“吃在杨村桥”餐饮文化;浙江致中和实业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投资草莓酒加工设备,进行草莓酒研制。引进浙江阳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发展水果番茄种植项目。通过社会资本的进入,实现了产业的三产融合。

  (二)社会经济效益明显。项目核心区20172018年度,草莓亩均产量达到1851公斤、亩增产354斤,亩产值2.6万元、亩增效4956元,最高达5万元/亩以上,总效益1300万元,农家乐和采摘游多达5万余人次,产生经济效益1000万元。同时被评为杭州市2017年度最具品质体验点。

  (三)草莓科技创新提升明显

  一是草莓新品种引进速度加快。通过与省农科院、杭州市农科院合作,引进白雪公主、小白、隋珠、越心等18个新品种。通过试种,效果良好,并迅速向全国推广。二是成立建德草莓研究院。建立院士工作站通过对草莓种植大数据的研究,为草莓标准化种植提供技术支撑。三是成立草莓抗性种苗研究中心。开展草莓原原种组培苗木繁育,提供优质抗性种苗销往全国。四是核心区全部采用清洁化栽培技术、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提供优质放心草莓。示范采用立体栽培技术,为今后草莓种植提供样版。

  (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一是创新草莓销售模式,利用互联网+,草莓传统的销售模式向线上线下销售、采摘游销售多种销售模式转变。二是通过大力开展土地流转,从一家一户小规模种植向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种植转变;三是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以土地入股形式得到效益,壮大集体经济;四是农村信用社通过开发“莓农贷”等理财产品为莓农提供免信用担保,解决莓农资金问题。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8年0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