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植树造林添新绿 乡村振兴增活力
一、大力实施生态林业工程,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以浙中生态廊道建设和“五水共治”为平台,金华市全市累计投入绿化项目资金9.97亿元,通过组织实施国土绿化“十大工程”、各级森林系列创建等举措,完成新造林9088亩、迹地更新14681亩、森林抚育13.99万亩、平原绿化2.19万亩,平原林木覆盖率达到20.7%;实施湿地生态修复项目12个,新增省级湿地公园2个,完成新植珍贵树310.38万株、彩色林带建设11.65公里、珍贵彩色森林20.8万亩;新增省级森林城镇13个、省级森林村庄21个、市级森林村庄183个。全市森林覆盖率从上一轮资源调查的60.4%提高到61.01%。
截至2017年底,金华全市已建设城乡绿道网络345.8公里,五百滩文化名人雕塑纪念林等历史文化名人纪念林基地8处,县级以上生态科普场所29处。同时,每年开展各类生态科普活动40次以上,举办各类义务植树活动100余次,义务植树尽责率常年保持在85%以上,“植绿、爱绿、护绿”已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
今年全市已完成造林更新12833亩,完成平原绿化5766亩,新植珍贵树110.5万株,完成珍贵树基地造林4310亩,补植培育8385亩,进度位列全省第一。根据《浙中生态廊道林业建设专项规划》相关工作部署,未来两年各地计划继续投入资金105亿元,谋划落实彩色林带、“一区两园”和森林城镇等项目。
二、科学谋划全域“森系”创建,提升城乡生态环境
近年来,金华市不断加大森林系列创建力度,森林网络、森林健康、林业产业、生态文化得到创新发展,全市实现省级森林城市全覆盖。通过努力,各地涌现出一大批绿化档次高、人居环境美的森林村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2017年12月,浙江省关注森林组织委员会公布第八批“浙江省森林村庄”名单,180个村庄榜上有名,其中金华市有蒋堂许里村等21个村庄成功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二。目前,金华市和所辖义乌市已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市建成省级森林城镇42个、省级森林村庄112个、市级森林村庄750个。2017年新增6家市级森林公园,截止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森林公园12个、市级森林公园12个。磐安县入选“2017年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县名单”,是继安吉县、淳安县后全省第三个获此荣誉称号的县。
金华市财政局和林业部门出台生态廊道建设林业补助政策,对新命名的市级、省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分别补助10万元、20万元、30万元/个。同时,制定实施《金华市区饮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每年筹集8000万元生态补偿资金,落实居家养老、城乡医疗保险、公益林补助等普惠政策,并扶持生态产业发展,带动3个县(区)、11个乡(镇、街道)、108个行政村,3.7万名林农增收致富,人均年增收800元以上。
三、扎实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提升兴林富民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对乡村振兴的贯彻实施做出全面部署、提出具体要求。为此,金华市财政局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积极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大调研,理思路、找对策、出方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
今年金华市将启动实施“一亩山万元钱”兴林富民行动计划。总结“森山铁皮石斛”“寿仙谷灵芝孢子粉”品牌推广经验,推进森林产品品牌,培育壮大金华特有品牌,构建以推广队伍、技术服务、科技示范“三张网”为核心的推广体系,新建示范基地6500亩,辐射推广12600亩,巩固深化35000亩。
加速林业三产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创建林业产业省级示范区15个、省级精品园28个,省级森林特色小镇7个、省级森林人家25个。市林业总产值连续5年稳步增长,年均产值高达505亿元,有效地促进了林农增收致富。各地积极引入“文化+”“品牌+”和“科技+”等新模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永根杜鹃花培育有限公司应用太空育种技术,大大缩短新品种培育和产品结构调整周期,提升杜鹃花产业竞争力;金华锦林佛手文化园应用“文化+”概念,撬动一产提质增效、二产创新升级、三产引领壮大,培育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新业态。
于此同时,金华市将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林业金融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激活乡村振兴的春水、实现乡村全面发展。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