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财政助力实现客车“村村通”
一是“出门难”变成“村村通”。早在几年前,台州市建制村客车通村率就已达到95%以上,但部分建制村因地处偏远、人员稀少、道路通行条件不完善等原因,一直未能通上客车。截至年初,全市还有197个建制村未通客车,分布在黄岩、临海、天台、三门4个县(市、区)。为了完善通行条件,台州将“村村通”公路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建立县、乡(镇)两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资、分级负担的经费保障机制,在资源要素配置上给予优先考虑。截至目前,全市投入建设资金约1.69亿元,共改造提升相关通村公路804.8公里。各地建立了客车“村村通”运营保障机制,今年已投入保障资金1200万元。昔日“出门难”变成了现在客车“村村通”。
二是“穷山沟”变成“聚宝盆”。“家门口一通公路,我就回村开办了农家乐,现在一年利润有上百万元。”仙居县淡竹乡下叶村最早创办农家乐的一名余姓农民说。随着县道730公路的畅通,下叶村从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山沟”,蜕变成了游人如织的“聚宝盆”。“公路畅通后,每到周末都有不少外地游客前来游玩,村里陆续开办了度假山庄、咖啡厅、餐厅,每户人家的收入都增加了不少。”说起家门口道路带来的变化,玉环市石峰山村的吴女士颇有感触。
三是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没想到现在普通公路上也有服务站,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让人仿佛置身于景区。”在天台县323省道旁的花前公路驿站,来往游客纷纷为美丽而贴心的公路服务点赞。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