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浙江财政新闻联播

瑞安市财政:着力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硬仗”

  一、支持提升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集聚转型

  (一)着力建设产业提升大平台。实施产业平台整合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按照“改造提升一批、整合入园一批、合理转移一批、关停淘汰一批”的工作思路,近三年投入建设资金近30亿元,努力打造“3+2+N”的产业平台体系,重点培育丁山二期产业园、丁山三期产业园、东新产城融合示范带等三大产业大平台,扎实推进浙南产业集聚区塘下、阁巷分区建设,实现块状经济向平台经济转型。

  (二)加快建设创新技术服务平台。推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院地协同、市场运作”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共投入9000多万元,加快建设公共创新技术服务平台。目前,已建成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总数3家,省级企业研究院总数12家、居温州第一;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总数34家,温州市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总数78家;瑞安市汽车零部件公共技术服务中心(质检院),瑞安市激光应用工程示范中心(博业激光),瑞安市汽车零部件快速制造技术公共服务中心(瑞明3D打印),浙工大瑞安技术转移中心,省亚作所瑞安研发中心;行业创新平台(产业技术联盟)10家;网上技术市场;瑞安市科技非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其中,投入财政资金3600万元,打造国家级技术机构——国家汽车电气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能力覆盖90%以上汽车电气零部件产品,汽车氧传感器、喷油器、电动燃油泵等电喷实验室为全国唯一能力,每年能为社会各界出具各类检测检验报告1000余批次。

  (三)加快建设小微企业集聚平台。积极出台瑞安市小微园建设行动计划,三年全市新规划建设小微园5个以上,落实用地1000亩以上,规划面积2407亩。推出小微园建设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免缴等优惠政策,优先安排成长型科技型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技术改造重点项目企业等5类对象入园。2013年以来建成投用小微园11个、面积313万平方米,入驻企业412家,新增产值超100亿元。今年还将新开工1000亩、竣工55万平方米以上。

  (四)引导创建“众创空间”。制定全市众创空间发展规划,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各类众创空间的投入,鼓励利用闲置、低效的房产建设众创空间和产业集聚区,整合提升众创空间的功能和范围。目前,建成省级科技孵化器1家;备案众创空间21家,其中温州市级4家、瑞安市级6家,“草根工社”列入全国第一批“星创天地”备案、全省第一批“星创天地”培育。其中,投资8000多万元改造僵尸企业闲置厂房,打造成浙报传媒瑞安电商文创园,已成功入驻企业61家。

  (五)推进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创新创业团队和人才发展平台支持力度,对省市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给予相应的财政资助,为符合“玉海聚才计划”重点引进、培养的高层次、紧缺人才提供科技企业孵化器免费入驻等优惠政策,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积极打造建设浙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计划从2017年到2021年财政累计投资6000万元,初步建成10000平方米,年服务产值4亿元以上,集招聘、派遣、代理、培训、咨询、猎头、人才测评于一体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六)打造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加快建立以“产业基金、担保公司、风险处置、企业上市”为主要内容的链式金融服务平台。推进政府产业基金实质性运作,与“北京思致”公司合作设立10亿元的子基金,全力攻克“优质项目落地难”,扶持总投资65亿元的马太新能源汽车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拉动配套链产值近千亿元。成立温州首家科技担保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年贷款授信额度2亿元,创建“政府+银行+企业+担保+评估”的科技贷款模式,吸引金融机构累计为25家科技型企业发放7500万元贷款,带动社会资金投入研发2.5亿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参与全市企业风险处置工作,设立2亿元政府应急转贷资金,有效遏制“两链”风险蔓延,2016年共有183家企业转贷533笔、共36.68亿元。完善企业挂牌上市扶持机制,出台《鼓励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工作的意见》及补充意见,对A股上市企业最高奖励1100万元、新三板挂牌奖励200万元,引导企业通过直接融资降低融资成本,目前列入温州拟上市企业培育名单22家,已挂牌新三板7家,挂牌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成长板12家,完成股改95家。

  二、支持强化科技动力,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一)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的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提高行业整体科技水平。其中,华峰集团入选省技术创新能力百强企业第10强,2家企业入选省高新技术百强,24家企业入选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和创新主体,新增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瑞明、瑞立),分别获得省财政补助500万元和地方财政配套补助500万元;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4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5家;2016年落实科技创新专项资金5414万元,拉动社会研发投入近亿元,预计相关项目完成后可实现销售额近6亿元。

  (二)大力支持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实施市重大科技创新攻关项目,实行重大项目、一般项目和公益类项目分类管理,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根据情况给予项目研发总投入25%的经费补助,最高补助金额100万元,加快科研项目出成果。2015—2017年共兑现财政补助2867万元。其中,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11亿元的“汽车铝合金铸件智能车间新模式应用项目”被工信部、财政部列入2016年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获中央财政启动资金3000万元。

  (三)推进“机器换人”行动。成功申报省汽摩配行业“机器换人”试点,获得省财政补助500万元。完善“机器换人”技改优惠政策,将“机器换人”技改最高补助标准提高至26%,单个项目补助最高可达1000万元,鼓励企业购置工业机器人并按购置金额10%予以补助,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2016年该市落实技改补助7011万,今年将达7506万元,创下瑞安历年新高。今年6个项目列入浙江省技改重点项目,居温州之首。

  (四)加快两化融合发展。积极落实《瑞安市信息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成立瑞安市企业信息化促进会和两化融合专家咨询委员会,实施企业信息化登高计划,培育华峰、瑞立、嘉利特、瑞明等重点企业和重点两化融合项目,并成功申报“浙江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获省财政补助1000万元,瑞明、迅达等2家企业列入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4家企业列入温州市两化融合示范和试点企业。

  三、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引导企业良性升级

  (一)扶持企业“小升规”。落实财税奖励优惠政策,对当年首次上规模工业企业给予每家奖励10万元,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纳部分可享受3年政策优惠期,促进规模企业发展;严格规下企业纳税稽查,定期抽查企业,对当年掉出规上企业库的工业企业,自动进入下一年度纳税评估或稽查,进一步创造企业公平竞争环境。

  (二)综合评价倒逼效益。以省级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为契机,以企业电产比、电税比为核心指标,加速构建效益为导向的企业评价体系,对全市工业企业实施A、B、C分类管理,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实施差别化管理,对C类(参照C类)企业在用电、用能、用地、用水、排污权指标、城镇土地使用税、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融资等资源要素配置上实施差别化政策,倒逼“低小散”企业转型提升,营造“资源占用产出比论英雄”的氛围。

  (三)认真落实“降本减负”。积极按照中央和省减税降费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2016年,全市减免各类税费13亿元,其中,“营改增”全年为企业减轻税收负担5亿多元,58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1.2亿元,86家企业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费优惠3.09亿元,临时性下浮医疗保险费缴费比例,为企业减征3108万;全年累计兑付各类财政扶持资金3亿元。

  (四)机制激励财源建设。结合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镇街财源培育激励制度。提高镇街增值税、建筑业税收分成比例;鼓励镇街推进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小升规”企业、商贸业、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特色产业发展,新增税收地方财政留成部分,按一定比例返还镇街。

  (五)助企服务提振信心。成立全市减轻企业负担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六项减税政策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企业降本减负新政二十条》等政策文本,组建财税业务“专家团队”、党员助税驿(e)站、“税企通”平台,通过定点走访、税企座谈会、微信公众号、财税官方网站等方式宣传最新政策,解答企业问题,确保企业应享尽享。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7年0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