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财政撑起杨梅产业“保护伞”
杨梅是青田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2017年,全县杨梅种植面积达11.6万亩,预计产量3.85万吨,产值约5.5亿元。近年来,青田县财政在梅农中推广气象指数保险,在杨梅质量安全把控、品牌宣传服务、基础提升等几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为杨梅产业撑起“保护伞”。
一是推广气象指数保险,帮助梅农服下“定心丸” 。杨梅种植要“靠天吃饭”,为增加杨梅种植户抗风险能力,促进梅农增收,2016年,杨梅采摘期降雨气象指数保险在青田县落地试点,每亩保费为140元。其中,省财政保费补贴30%,县财政保费补贴40%,农户自付保费30%,即财政补贴98元,农户承担42元。在保险期限内,梅农若遭遇连续降雨天气,一个时段内气象观测站实测气象数据达到约定理赔标准,可以得到相应保险赔付,最高每亩获赔偿2000元。对此,青田县瓯南街道白浦村的梅农姚碎南感慨道,“今年雨水天气比较多,幸亏保了保险,大大减少了损失。”
二是把好质量安全关口,为销售杨梅“添底气”。“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青田县财政累计投入500多万元,为杨梅基地安装诱虫灯、粘虫板、防虫网等物理防控设施,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使用糖醋剂等诱杀防治技术,累计推广杨梅病虫害统防统治2万多亩,建设杨梅绿色防控示范基地4.5万亩,基本覆盖全县投产杨梅基地。同时,设立杨梅安全质量群防群控奖励基金,专门用于奖励杨梅质量安全防控工作。并在全县范围按标准网室200元/顶,非标网室100元/顶实施补助,推广“罗幔杨梅栽培”和网室避雨栽培,使杨梅免受蝇虫和雨水侵扰,提高杨梅产业质量效益。
三是加强宣传推介力度,打造营销“直通车”。青田县财政先后投入近500万元,完成重点旅游开发村通村公路硬化,修筑杨梅基地游步道,观景台等设施,助力青田杨梅“扬名天下”。大力支持开展一系列宣传推介活动,通过在济南、上海、义乌、温州等地举行推介活动,举办杨梅开采节、免费发放2万张杨梅采摘门票、借助互联网+举办网络杨梅节等,由政府搭台,为梅农吆喝,有效提升青田杨梅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截至目前,青田杨梅已成功打入温州、义乌、南京、香港等地市场,还献礼中南海,出口欧洲。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