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实施农综开发 筑实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石
近年来,嘉善县共实施国家立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0个、治理面积8.15万亩,各类科技示范基地18个,财政资金累计投入13344万元;申报产业化经营项目19个,项目总投入2542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034万元,财政贷款贴息扶持农业龙头企业6家,贷款总额1.71亿元,财政贷款贴息457万元。
一是阳光公开,从资金到项目管理实现全程化。通过绘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流程图,不断梳理农综项目申报、立项和管理职能风险点,并标注风险点等级。同时,订立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设廉政协议,由镇(街道)所在项目村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立项决议,决议后由镇(街道)发文上报申报意向。制定出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工程建后管护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农综开发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实行项目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资金项目公示等管理制度,推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并采用双业主监管模式运行,从项目申报立项、招标、变更、管理到初步验收,全程由农综部门和项目镇(街道)共同参与,实现双向监督,全县聘请工程质量义务监督员143名。
二是绩效引领,从立项到建设管护实现一体化。建立申报项目库,入库项目达到16个。推行竞争立项机制,组织农业、水利等部门专家,根据项目区基础设施完好性及立项可行性、项目开发积极性等综合因素进行论证。为确保项目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实施,设定了凡是“镇村积极性不高”“开发面积低于5000亩”“自筹资金不能保证”“镇村两级领导班子力量不强”的“四不立项”原则。完善项目质量控制体系,实行每周项目检查,落实监理例会制度,实时跟进工程进度和建设质量。建立项目综合评价制度,将项目投入、结构调整、产业化程度、科技水平、建后效应等列入评价范畴,科学确定权重并进行综合评分。
三是宜业增值,从产业到农业发展实现多元化。随着农业综合开发的实施,全县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共建成大云鲜切花园区等多个现代农业园区,建立姚庄黄桃、惠民蜜梨、杨庙雪菜等50多家规范化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农业园区和核心基地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全县粮食及休闲观光农业等八大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带的形成。如长秀村精品果蔬生产示范基地推广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基地农户种植甜瓜品种平均亩产值11594元,较周边增加亩收入2153元;马家桥现代化项目区,探索出水旱轮作的“千斤粮万元钱”生产模式,攻克甜瓜连作的障碍因子,受到专家的高度肯定和市场的认可;万亩粮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项目核心区建设1000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2万公斤,蔬菜等其他农产品新增生产能力60万公斤,项目区直接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额175万元。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