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构建“两代表一委员”参与财政绩效管理工作新模式
支出必有预算,预算必须问效,财政绩效管理工作是强化监督,提高效益的保障手段。自2015年以来,绍兴市根据新预算法全面推进绩效管理的工作要求,探索创新绩效评价模式,主动对接社会公众,畅通信息渠道,吸纳社会人才优势,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二代表一委员”)参与政府工作,着力解决“谁参与、如何参与、结果运用”等问题,初步建立起一个行业专家为主、代表委员参与、客观公正透明的绩效评价机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15年度绍兴市“三中心”(奥体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物业费预算评审安排资金较单位申报数减少711万元,核减率32.4%,节约了财政支出,保障了场馆运用。
一、建立绩效评价“专家库”,着力解决“谁参与”的问题
2014年4月,总面积约34万平方米的市“科技、文化、奥体三中心及附属镜湖广场”正式开始试运行。奥体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是我市重大的民生工程,地处绍兴市镜湖新区核心地域,“三中心”的健康、高效运行与广大市民的“品质生活”息息相关。绍兴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自2014年起积极谋划“三中心”的运行长期绩效评价机制建设,为加强物业运营保障,提高物业运营绩效,市政府成立了“三中心”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除了政府部门成员,特别将相关行业的15名代表委员列入领导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日后对“三中心”运营情况的绩效评价工作。2015年,绍兴市出台《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评审专家和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组建绍兴市财政支出绩效评审专家库(以下简称“专家库”),由以独立身份参与财政支出绩效评审工作的社会各界专业人员和人代会、党代会代表、政协委员组成。评审专家采取公开征集,单位推荐、自我推荐、专家互荐与市财政局邀请等方式审核确定,其中,“两代表一委员”入库人选由市财政会同市委组织部、市人大办、市政协办等相关部门确定。2015年,通过组织推荐,共有党代会5名、人大代表40名、政协委员44名加入专家库名单,组织人才的建设保障使“二代表一委员”参与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有了可能。
二、建立绩效评价专家“全过程”参与机制,着力解决“如何参与”的问题
首先,根据评审项目的性质和类型,从对应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评审专家,包括相关行业的“两代表一委员”。原则上,“两代表一委员”等评审专家要“全过程”参与并监督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以绍兴市“三中心”物业管理费用绩效评价为例,在整个评价活动中,代表委员实地调研各个场馆,亲身感受物业运营现状,参加座谈交流会,审核了预算资金安排和绩效目标设置,在场馆运行效率,提升物业管理质量、资金保障、产出目标等各方面,并提出设性建议10余条,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约财政支出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建立绩效评价应用机制,着力解决“结果运用”的问题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是绩效管理工作的生命力和全部工作的出发点,要将“二代表一委员”参与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与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结合起来,压实部门主体责任,对绩效评价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通过问题的整改落实增强绩效意识,提高部门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水平。通过“两代表一委员”参与的专家绩效评审,促进了“三中心”高效、有序运作。2015年度“三中心”基本实现全面开放,“三中心”及镜湖广场绿化租摆,卫生保洁、垃圾清运、秩序管理,安保、设施设备维保、幕墙清洗、地面维养、广场亮化、景观灯维养、设施设备维保等方面全方位的物业管理,保障了“三中心”场馆及镜湖广场的正常运营,确保了各类群众性活动、文艺演出、体育赛事、重要会议及参观接待等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