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浙江财政新闻联播

常山县财政“三个突出”创新支持发展方式

  一是突出“一个盘活”,整合资源“显本色”。通过硬化预算约束、严格预算执行和全面清理整顿财政专户、财政对外借款、财政暂付款及暂存款等措施,强化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将结余资金和超过两年的结转资金全部收回统筹使用。建立定期清查机制,控制存量资金规模,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全县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债券置换,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成本,将债券纳入预算管理实现风险可控。今年,常山县共盘活存量资金2.9亿元,主要用于建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1.2亿元,同级政府收回7000万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亿元。通过资金盘活,支出进度进一步加快,1-3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36亿,同比增长21%,增幅位列全市首位。

  二是突出“两种模式”,转换手法“谋新篇”。推进PPP模式,开建全国首个县级PPP模式污水项目——常山县天马污水处理改扩建项目,挂牌成立全省首家PPP管理中心,设立3亿元PPP引导基金,建立项目储备17个,总投资87.08亿元,包括路灯及亮化提升工程、常山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工程(一期)、青石镇赏石小镇建设等项目。推进产业基金运作模式,设立全市首个政府性产业发展基金,产业基金规模为3亿元,首期出资1.2亿元,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分类管理、防控风险”原则运作,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为主,直接股权投资为辅的方式引导各类创新投资机构支持绿色农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主导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目前基金已进入实质性运作,成立3亿元钛和常山产业子基金,重点投向钙产业的上下游企业,通过股权加债权的方式投资县域钙产业龙头企业——浙江金雄有限公司,通过引进PE等战略投资者促进技术、人才等资源集聚。

  三是突出“三项聚焦”,狠抓品牌“下功夫”。聚焦村级公共设施运行管护补助资金竞争性分配试点,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适当集中、整体推进”思路,竞争性确定试点村,开展差异化管护试点,围绕振兴“常山三宝”和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主题,对胡柚、山茶油及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已呈业态或有趋势的行政村,给予资金倾斜。聚焦球川镇建设中心镇示范试点,依托边际优势,推动功能集成、要素集约、产业集聚,打造浙西首镇。聚焦常山胡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创建“拜肯模式”,实现三个“根本转变”:即传统的财政直接补贴转变为财政间接引导、财政专项补助资金转变为财政股权投资或农业产业发展基金、财政行政性分配资金转变为市场化运作方式。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