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制定全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五年规划,在年均投入1000万元建设村级文化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每年再追加1000万元文化礼堂建设专项资金,乡镇则以1∶1的比例配套投入资金,去年区镇两级财政全年共投入2500万元用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同时,通过对村部综合楼、基层文化俱乐部、宗族祠堂、宗教场所进行改造、改建等形式,破解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用地瓶颈。
二是建章立制,长效管理。建立健全文化礼堂组织领导、投入保障、设施维护、管理运行等各项规章制度,组建“三员”(指导员、管理员和志愿者)队伍,从文化礼堂的特色挖掘、日常管理、活动开展等方面加强管理、服务,确保各村文化礼堂“有章管理,有人管事”。
三是丰富内涵,使用高效。根据各村的自然环境、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等特色优势,精心设计各个农村文化礼堂的建筑和布局,做到在建筑上“一地一风” 、在内容上“一堂一品” ,并围绕文化礼堂的定位、功能和特点,根据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开展特色文体活动,提高文化礼堂活动的覆盖面和村民的参与度。如新桥镇利用文化礼堂播放电影、举办农民趣味运动会、开展厨艺比赛等,吸引了不同年龄的群众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