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持科学规划。规划先行,各职能部门厘清全市“五古一匠”现状,建好数据资源库。因地制宜,把可挖掘保护、可项目化操作的列入特色文化保护开发三年规划,并与镇乡(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历史文化村落创建等相衔接。有序推进,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坚持和谐共生。以民为本、共保共享,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五古一匠”的文化内涵,坚持生活延续性和文化活态保护,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原则,鼓励镇村利用特色文化保护发展农家乐、民宿休闲和农业休闲观光、健身休闲旅游产业等,高标准打造魅力乡村旅游目的地。
三是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分步实施,上下联动,确保点上示范和整体推进的有机结合。对古树古桥古道和百工百匠的传承保护,以职能部门为主体,自上而下,在详尽普查基础上全面启动规划制定和保护实施工作;对古田畈的传承保护,自下而上,以镇乡(街道)为主体,积极申报示范点建设;对古民居的传承保护,由职能部门牵头负责,充分发挥镇乡(街道)的主体作用,在面上推进相关项目的实施。
四是加强绩效管理。宣传部会同财政局对扶持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建立完善项目评审、跟踪管理、竣工验收和绩效评价等各项工作机制,及时书面向市政府报告扶持项目完成情况和实施绩效。监督管理和评价结果作为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