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县财政拓宽筹资渠道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自力更生,立足实际增加地方可用财力。深挖财源,优化税收收入结构,增加地方可用财力;更新观念,充分发挥税收杠杆作用,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工业平台建设、钢轴承产业转型升级等,涵养新税源;优化支出结构,厉行节约,控制一般性支出,保证丽景民族工业园等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建设资金需要。近五年来,地方财政收入从1.32亿元增加到3.67亿元。
二是借力发展,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充分利用省委书记联系点、浙委[2008]53号文件《关于专门扶持景宁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群众致富奔小康特扶政策的叠加效应,准确把握上级政策的精神实质,找准政策应用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最大限度争取政策支持,把上级的政策支持转化为“真金白银”的扶持。目前,省财政厅、发改委等部门已和景宁结成对子,每年扶持资金近8000多万元。
三是政策引导,努力激活民间资金投入。加强对已出台的加快旅游业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等优惠政策的宣传和利用,强化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提高非政府性投资占比。2012年全县基本建设项目中非政府投资比重达到43.7%,比2011年上升了8.3个百分点。
四是合理运作,形成健康有序的融资机制。认真研判中央宏观政策趋势,主动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大胆探索BT、BOT等资本运作模式,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健康有序的投融资运行机制。近五年来,每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幅度在20%左右,主要的增长点得益于资本运作带来的财力保障。同时,县国资公司资产从2.6亿元增值到8.9亿元,为政府融资提供了所需的金融担保。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2年0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