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财政力促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
一是完善政策、优化服务,为中小微企业创新“蓄能”。 2011年制定出台关于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若干意见,明确引导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6方面措施。同时深化细化科技型苗子企业管理、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等配套政策,形成较为完备科技政策支撑体系。科技投入连年增长,今年该区财政科技专项经费达到1.87亿元。完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对区级认定由政府、企业、高校院所、行业协会等合作共建科技服务机构每家补助10—50万元。目前该区相继建成中国专利创新网、浙江网上技术市场鄞州分市场、中企新干线、专利代理事务所等一批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提升政府行政服务,建立科技局班子成员和科室联系科技型企业制度,对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一对一”服务。
二是培育企业、扶持项目,为中小微企业创新“助力”。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311工程”,每年择优确定3家科技主导型领航企业、10家科技创新型标兵企业、10家科技成长型小微企业,安排1000万元专项经费,采用项目资助、研发补助、投融资资助、评优奖励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扶持。同时,持续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工作,并落实市级科技型企业三年内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50%给予奖励政策。目前该区拥有市级科技型企业31家,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67家。扶持中小微企业攻关科技项目。深化产学研合作,给予技术引进(开发)合作项目和与大院名校联合共建创新载体10%—50%经费补助。给予区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每家5万元资助。对授权专利、专利示范企业、专利产业化应用给予奖励或经费补助。引导帮助中小微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科技创新项目,对未获得经费资助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区科技经费给予每项10万元补助。2011年该区有29个项目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立项资助,资助总金额1575万元,立项数和补助金额均居全市首位。
三是搭建平台、保障要素,为中小微企业创新“输血”。做强科技孵化平台,对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土地指标在年度计划中予以单列。支持社会力量利用闲置商务楼宇和工业厂房兴办科技孵化器,安排1000万元设立孵化器种子资金,给予入住孵化器企业启动经费资助、租金减免、创收补贴等优惠。目前该区科技孵化器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49家,累计毕业企业53家,年销售额突破2.5亿元。搭建科技金融平台。区财政出资1亿元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以“母基金”方式入股风险投资基金。目前该区股权投资机构达到35家,注册规模20亿元。引进杭州银行设立科技支行,在设立1000万“风险池基金”,用于科技支行信贷风险代偿的基础上,再投入1000万科技金融专项资金,对科技支行科技贷款按银行贷款基准利率20%给予补贴,对科技信贷担保业务按其日均担保总额给予不超过4%担保费补贴,对中小微企业用于科技研发、技术推广贷款给予不高于40%利息补贴,一季度科技支行完成信贷投放1.5亿元。有效引导银行、担保公司加大对初创型、中小微型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四是汇聚人才、科学引智,为中小微企业创新“造血”。打造引智品牌载体,“高校教授服务团进鄞州”活动开展7年来,已有400多位专家、教授来鄞服务企业,帮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研究生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吸引了369名重点高校研究生走进鄞企开展实践。在美国、新加坡、日本建立的“海外引智引才联络站”积极促成海外人才来鄞创业、就业。 2008年建立的鄞州区留学生创业园,已引进留学生创业企业34家,40多名留学人才在留创园创业。积极营造“引得进、用得好”的软环境,在人才津贴方面,从2007年至今,共对4800余人(次)发放500余万;在大学生社保补贴、创业补助、见习补助等方面,发放补助额度200余万元。积极营造 “栓心留人”的硬环境,大力推动人才公寓建设,总建筑面积达11.3万平方米的鄞州区人才公寓是目前宁波市规模最大的人才公寓,公寓采取“政府出资建设,企业成本价购买,人才居住使用”的模式,首批推出的614套房源已全部被企业认购。2008年起免除人事代理费,免收费用达千万元。每年组织企业高层次人才开展免费体检活动,累计400多人受惠。定期不定期对高层次人才进行走访慰问,全力塑造爱才、重才、留才新风尚。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2年0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