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浙江财政新闻联播

浙江扶持省内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近日,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增收节支工作的意见》,要求省财政在整合现有财政资金的基础上,一次性安排欠发达地区扶持资金10亿元,缓解欠发达地区财政收支矛盾,增强统筹运行和发展能力。

  这是我省扶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又一有力举措。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将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洒向欠发达地区较为集中的浙西南。

 

    “输血”“造血”并重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十一五”以来,龙游、江山、青田等14个欠发达县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去年,在全省25个欠发达县中,有23个经济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欠发达地区赶超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省委、省政府连续多年的政策扶持。省财政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 20062009年,省对欠发达市、县的补助资金分别为126.49亿元、171.58亿元、220.27亿元、283.38亿元,年均增长30.8%。其中列为一类一档的6个欠发达县,省补助占其财政支出的比重都在70%以上。2009年欠发达市、县人均财政支出3692元,发达县与欠发达县的人均财政支出之比为1.091,较上年下降0.08,差距逐年缩小。

  不仅省里加大“输血”力度,通过以项目合作为中心,以产业梯度转移和要素合理配置为主线,推进发达地区的产业向欠发达地区梯度转移,欠发达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不断完善,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步子越来越稳健。

  作为我省“山海协作”工程最大的单体项目,“中宁硅业” 正成为衢州市氟硅新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该公司计划投资40亿元,分3期建设年产4500吨太阳能多晶硅项目。该项目的落地开花,将使衢州形成比较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通过山海协作等引进的一大批项目,对衢州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提升发挥了重大作用。”“山海协作”等一系列产业帮扶工程的实施,为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平台,更为全省拓展了发展空间。

 

    “硬件”“软件”并重 改善发展环境

 

  路通了,自来水接上了,电力供应更充足……“十一五”以来,欠发达地区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批交通、能源、电力、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区域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据统计,丽水高速公路里程达328公里,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大交通网络基本形成;衢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近250公里,四省边际交通枢纽地位日益明显。

  不仅仅是这些看得见的“硬件”设施,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民生“软件”不断完善。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比例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不断健全,农村中小学教育硬件设施明显改善,欠发达地区就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民生难题得到缓解。文成积极创建省级先进文化县,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城乡文化资源共享。泰顺着力推进社会保障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4%。景宁积极创建省级教育强县,2009年高考上线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

  没有欠发达地区的小康,就没有浙江的全面小康。省委、省政府把欠发达地区作为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的难点、重点和着力点,在安排重点项目、普及公共服务、促进低收入群众增收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偏爱”。

 

    “行政”“市场”并重 实现合作双赢

 

  “山海协作工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富帮穷,而是融合经济断层、实现优势互补的探索创新,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层面上展开。”省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主任姚少平说,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把“山”这边的资源、劳动力、生态等优势与“海”那边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有机结合,合作发展,既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又使发达地区转型升级。

 

    在浙西南的青山绿水间,“1+1>2”效应正在显现

 

   衢州经济开发区的新厂房内,浙江巨鑫碳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兴祥为企业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而欣喜不已。“我们企业原在萧山从事的是传统纺织,容易被复制,在考察与论证后,决定新上碳纤维项目。”但萧山土地资源紧张的现实让他的这个想法无法顺利实施。最终,衢州良好的投资环境等优势,帮助企业实现产业转型换代。

  在发达地区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欠发达地区企业“借船出海”。2004年以来,义乌每年在义博会开设山海协作专区,给予参展企业展位费减半收取、其余费用全免的优惠。如今,义博会“山海协作专区”规模从最初的82个展位扩大到175个,已累计组织欠发达地区的617家企业参展,5年共实现成交额638亿元。通过这个平台,省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签订合作项目61个,总投资7.77亿元。在参展企业的带动下,已有20多万农民参与企业生产和从事来料加工,为农民支付工资和加工费超13亿元。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0年05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