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云南财政新闻联播

临沧市财政:落实安全财政 兜牢“三保”底线

  临沧市各级财政部门高度重视“三保”工作,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各环节采取有力措施,精准施策,坚决坚守县级“三保”红线,兜牢兜实“三保”底线,确保财政安全平稳运行。

  一是压实主体责任,强化责任担当。临沧市全面压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强化组织领导,市县均成立“三保”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谋划,将县级“三保”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不断增强做好县级“三保”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强化责任落实,解决兜住县级“三保”底线,确保基层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二是坚持底线思维编制“三保”预算。从预算源头兜牢“三保”底线,严格按照“三保”保障范围标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实有财政供养人员及基本民生保障人数,科学测算“三保”需求。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及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预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规定给足上级补助资金,加强四本预算统筹平衡,确保“三保”财力完整。建立“三保”事前审核机制,逐级审核上报,临沧市2021年对全市8县区“三保”预算开展全覆盖初审,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督促县级进行调整完善,在市级初审后并按要求报省财政厅进行审核。

  三是制定应急预案,实行分类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对县级“三保”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并督促整改落实,确保财政运行和“三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实行分类管理,考虑到年初预算平衡压力不一、财力口径差异较大,按照较为稳妥的财力来源口径统一计算,从保障“三保”支出、保障其他刚性支出等层次,将县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按照风险等级和实际情况,县级党委、政府全面落实“三保”主体责任,算好“财力账”、“支出账”、“平衡账”三本账,一县一策制定“三保”方案和应急预案,强化库款支付监控,优先保障“三保”需求。

  四是加大财力下沉,完善财政体制。截至9月中旬,已下达县区均衡性、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民族地区、生态功能区四项主要财力补助41.77亿元,较上年全年增加3.2亿元,增长8.3%。健全一般性转移支付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加大市对下补助力度,截至9月中旬,已累计下达县级一般性转移支付129.03亿元,较上年同期(扣除特殊转移支付和抗疫特别国债当年特殊政策因素15.97亿元)增加13.81亿元,增长12%,切实提升了县乡财政保障能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按照省级关于建立税收增收分享政策和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奖补制度相关要求,及时出台临沧市落实政策,进一步提升县乡培植财源积极性。

  五是加强预算执行,兜牢底线。坚持“三保”在预算编制和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坚持国家和省级标准的“三保”支出在“三保”支出中的优先顺序,“三保”未落实前,除应急救灾、疫情防控等特殊事项外,不得安排其他支出,坚决兜住“三保”底线,不留硬缺口。细化制定“三保”措施。建立认真清理压缩各种福利性、普惠性、基数化奖励。坚持民生支出和经济政策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从严控制提标扩面等增资政策,对中央和省级确定范围和标准的政策应保尽保,对本地区自行出台不可持续的政策及时清理。

  六是加强预算管理,注重约束引导。临沧市加快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持续加大执行过程中收入征管和财力统筹力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强化预算对执行的控制,全面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库款管理,将县区“三保”落实情况纳入对县区党委、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坚持量力而行,确保民生支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切实增强民生政策的可持续性。同时,建立健全“三保”舆情的监测、研判、回应机制,实时掌握社会舆情动向,妥善做好舆情回应。对因挤占财力导致“三保”责任未落实,引发社会舆情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案例及时通报、严肃问责。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