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云南财政新闻联播

从测绘地理信息政策评估案例实践探究到期专项绩效评估方法运用

  为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实施条例》对专项资金开展定期评估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运行和绩效监管,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云南省财政厅对2016年至2020年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数字云南基础时空大数据资源建设)到期专项资金开展了政策评估。根据专项资金到期政策评估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围绕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成效和政策可持续性,运用案卷研究法、成本效益分析、专家咨询法等多种评估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一、政策评估案例概况及结果运用

  2016年至2020年,云南省财政厅连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性和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等九项工作任务、112个子项目的实施。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一定程度夯实了云南省基础测绘体系建设,丰富了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库,提升了测绘地理信息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但评估发现政策存在制度体系不完善、项目过程管理和资金使用管理不够规范、成果应用和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经综合评定,政策评估得分为83.4分(其中,目标定位、资源配置、政策执行、政策效果得分率分别为85.3%、76%、72%、89.2%),评估等级为“良”,建议延续设立该专项资金,但应细化申报项目资金测算论证,提升新一轮项目的整体经济性。评估结论及建议已应用于2021年部门预算编审。2021年安排该专项资金较申报数压减26.5%,一方面保障了政策实施的延续性,另一方面确保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二、评估实践中的方法探索

  (一)通过案卷研究法和资料分析法,梳理政策设立沿革和行业发展情况。由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专业属性较强,政策涵盖内容较多,评估组通过查阅历史档案、相关案卷资料,全面追溯专项资金最初设立的背景和沿革,了解政策设立的初衷和目的;学习了解测绘法、测绘管理条例、基础测绘和国情监测行业发展规划等内容,全面掌握测绘行业发展要求和基本情况,分析测绘行业特点;梳理测绘行业主管部门机构变革和基本职能、下属单位属性和业务类型、行业成果市场化应用情况,分析测绘行业管理模式和市场化趋势情况。

  (二)引入行业专家参与评估全过程,助力评估的专业性和有效性。根据评估对象特点,评估引入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中心、北京大学、导航协会的行业专家,参与评估工作方案制定、评估实施和评估总结等全过程。通过借助专家在宏观政策、行业发展方向、技术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认识,一方面弥补了评估工作组在短期内难以全面、深入了解行业情况的短板,另一方面通过及时咨询、召开评估会议、集中讨论的方式,发挥专家的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专业化建议,有效提升评估的专业性和评估成果的实用性。

  (三)突出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实践运用,形成对评估结论的有力支撑。评估实施过程中,为更加准确客观反映专项资金实施成效,在运用成本分析法的过程中,基于方法运用和数据分析提炼形成了成本效益分析报告,对专项资金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涵盖历史对比、与其它省份的横向对比以及作业成本与标准对比等,成为正式评估报告相关结论的有效支撑。同时,为了保障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合理性和适用性,根据专项资金项目特点,采用作业成本法和历史成本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既考虑实际工作的运行,也兼顾考察历史成本数据。通过分析发现,“十三五”期间,测绘地理信息专项资金足额到位,大部分资金使用方向符合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规划明确的重点任务范围,资金支出率高,项目成本符合省财政和测绘行业项目支出相关定额标准,且各项任务成本支出基本稳定,总支出水平与周边省市基本持平。

  虽然专项资金支持实施的基础测绘工作属于公益属性较强的项目,不具有直接经济效益,但通过应用现代测绘基准成果、遥感数据,向全省自然资源、水利、住建、交通运输等20余个行业部门2387个单位提供了服务,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此外,评估发现,68.12%的用户将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用于经营性业务,带来了一定的间接经济效益。评估认为:财政资金的投入在外延上产生了较好的间接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为探索财政投入的公益性项目与市场衔接、拓宽项目资金来源渠道,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思路。但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该专项资金仍然存在少部分任务与规划重点任务匹配性不高、缺乏预算评审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细分调查对象受众群体,提升公众评判法的精准性。为全面客观了解各相关方对该专项的满意度,充分征求各受益对象对专项实施的意见建议,评估针对不同利益群体量身定制了分门别类的调查问卷,采用在线调查的方式开展调查,梳理分析调查数据,形成了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专题报告、调研工作报告等系列成果,有效夯实了评估工作基础,为政策评估结论提供了可靠支撑。

  三、思考启示

  如何提升评估的客观性、准确性、科学性,实现评估结论权威可靠,需要紧紧围绕“政策项目设立的必要性、投入经济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绩效目标合理性、筹资合规性”五个维度,通过具体案例实践,摸索建立一套高效实用且便于操作的评估方法体系。

  (一)将绩效评估与预算管理更紧密结合。预算绩效评估的首要任务是要回答“是否支持”的问题,即政策和项目是否成立,这也是预算管理和预算决策的核心。这一任务目标决定了预算绩效评估要与预算决策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将绩效评估工作置于预算编制的前端,将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发挥对财政资源配置和资金效益的有效控制作用。另一方面,将预算管理和预算决策关注的重点,纳入预算绩效评估体系,提升绩效评估结果的针对性和可用性。

  (二)合理选择成熟可靠且易于操作的评估方法路径。成熟可靠且易于操作的绩效评估的方法,是实现评估结论客观、科学、合理的重要路径和基本保障。在方法的选择运用上,既要准确得当,又要便于实践操作。针对评估对象的不同特点,可以是一种方法,也可以是多种方法的交叉运用,这样才能兼顾考虑不同层面的评估维度需求,实现评估结论的准确客观。

  (三)聚焦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整个评估过程要立足全面推进绩效预算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特别是针对到期政策的评估,既要总结政策实施情况、评估执行效果,查找问题,更要对下一步政策实施的必要性、拟实施项目与前一轮实施效果的有效衔接等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针对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的专项资金使用计划要实施评估,提出具体的意见建议,为预算安排提供有效参考,体现绩效评估结果的实用性。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