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祥云县:持续发力巩固脱贫成果
一是强产业,筑牢群众增收根基。始终把产业发展放在脱贫攻坚工作首位,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扶持贫困群众发展蚕桑、秋豌豆、青花椒、魔芋、百合、中药材、特色水果等种植业和生猪、肉牛、肉鸡、山羊等养殖业。同时,积极搭建贫困户与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贫困户稳定增收。全县已形成100万头生猪、1600万羽禽类、15万亩蔬菜、10万亩蚕桑、8万亩烤烟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强就业,拓宽脱贫致富渠道。坚持有组织输出外地就业与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并重,深入实施“五个一批”就业扶贫工程。“村企结对+技能培训”带动就业一批,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7812人次;“示范企业+产业发展”吸纳就业一批,县内84户民营企业“一村一企”结对帮扶全覆盖,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4000余人;“乡村公岗+就近务工”安置就业一批,遵循“因事设岗、因需设岗”原则,兜底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人员就业,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580个;“扶贫车间+带贫益贫”促进就业一批,累计认定“就业扶贫车间”61家,吸纳各类就业人员近7000人,带动吸纳贫困劳动力近900人,认定带贫企业44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366户11948人;“网络招聘+劳务对接”输出就业一批,开展线上“春风行动”,组织招聘会13场,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13970人。
三是强项目,基础设施持续提升。围绕水、电、路、讯,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打牢农村高质量发展基础。先后建成青海湖二期工程、清水河水库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中小型水库、小坝塘、小水窖等水利设施控制水量大幅提升;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和水质监测改善,全县农村38.5万人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所有自然村均通动力电,群众用电难全面解决;行政村100%通硬化路,808个自然村通硬化路、硬化率92.3%;实施自然村4G网络覆盖工程,偏远村组通讯问题有效解决;共实施5.75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提升改造,并同步实施改路、改厨、改厕、改圈以及庭院美化,逐步实现农村住房从“安全稳固、遮风避雨”向“功能合理区分、文明舒适宜居”转变。
四是强保障,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持续抓好教育扶贫,落实“全面改薄”五年规划,投入2.65亿元进行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设施设备配置,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巩固控辍保学成果,不断健全完善学生资助体系,教育惠民政策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入学率100%。持续抓好健康扶贫,“814”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投资3亿元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体系,建成医疗卫生机构201个,实现每个乡镇有1所标准化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个标准化卫生室,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8人、床位4.4张,县域内就诊率达90.7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
五是强责任,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采取“以会代训”“以考促学”等方式,对全县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全员轮训,使各级干部成为脱贫攻坚的行家里手。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激励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比责任担当、比干事能力、比精神状态、比工作业绩、比脱贫成效,锤炼敢于攻坚、善于攻坚、动真碰硬的坚强品格,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0年08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