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祥云县财政:“两业带动”助力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近年来,祥云县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和就业脱贫,健全完善“村党组织+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助力贫困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一、推进“七种模式”发展产业,打通贫困群众增收路子
按照“主业+辅业”扩收、“社企合作”稳收、“土地流转”丰收、“电商扶贫”助收、“寄养托管”保收、“折股量化”创收、发展工业促收七种模式,因地制宜发展蚕桑、百合、山核桃、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等特色种植业和肉牛、生猪、山羊、肉鸡等养殖业,新扶持发展青花椒、蚕桑、魔芋、李子、秋豌豆等优势产业。推进“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投入资金14.65万元,发展祥城镇李子产业,新植李子树261.68亩,覆盖18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39户916人。推进“土地流转+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模式,投入资金3880万元,实施东山乡干海村肉牛养殖场、鹿鸣乡弥长村禽类养殖小区、云南驿镇九约村优质稻种植等扶贫产业建设。
全县累计认定带贫企业44户,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366户11948人。持续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园建设,2019年投入资金1400万元,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创建项目29个;2020年计划继续投入资金1400万元,再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创建项目28个。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益贫奖补285.45万元,奖补企业(合作社)21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976户。
二、推进“五个一批”转移就业,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按照“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就业一批;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就业一批;完善劳务对接,输出就业一批;推动产业发展,吸纳就业一批;开设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一批”的就业思路,建立健全“五个一批”就业机制。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积极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网络招聘,实行“点对点”“一站式”务工返岗。
全县发布就业岗位33557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28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省外务工3129人,省内县外务工2294人,县内务工4277人,跨省“点对点”输送208人。44个扶贫龙头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吸纳就业贫困劳动力400余人,17家扶贫车间吸纳各类就业人员1241人;积极与企业对接,组织赴粤务工队伍332人。印发《祥云县2020年就业扶贫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实施方案》,开发就业扶贫乡村公共服务岗位1150个,帮扶无法实现转移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