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财政:“三抓三促”洱海保护取得重大成效
“十三五”以来,云南省大理州累计投入洱海保护治理资金达270.34亿元。大理州财政部门切实强投入、惠民生、严监管,全面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工作。2019年洱海全湖水质再次实现7个月Ⅱ类,未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趋势总体向好,保护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抓投入促投资。2019年,累计投入洱海保护资金98.12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27.59亿元,筹融资投入40.71亿元,社会资本投入29.82亿元。成功发行30亿元洱海保护专项债券,统筹用于42个重点项目;争取大理新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6亿元,推动洱海流域转型发展;运用PPP模式实施洱海保护重大项目6个,其中5个财政部示范项目完成投资85.5亿元,洱海环湖截污一、二期项目投入运行,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PPP项目加快推进;争取国开行重点支持大理市洱海截污工程及全州12个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并累计投入资金28亿元;州城乡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为洱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项目实现融资15亿元。
二、抓生态促民生。2018年筹集17984万元安排用于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2019年从新增债券中安排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资金43129万元,同时将商品有机肥使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作物绿色生态种植等20万亩(1280元/亩)生态种植奖补资金纳入洱海保护治理专项资金总盘子统筹安排。争取国开行向大理州环境保护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领域投放专项建设基金11亿元。在长江干支流、洱海流域全面建立跨界河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签订协议9份,明确断面监测点12个,各方协议补偿资金1.11亿元。采取“七大行动”和“三线划定”洱海周边保护绿色区位,对涉及的1806户居民实施生态搬迁,并建成50公里绿线。
三、抓监督促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做到省、州以上资金一年一次专项审计,重大项目建设常态化专项审计;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抓好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专项巡视、省政府专项督导、部省联合调查等督察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健全完善制度,先后出台《大理州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洱海保护治理专项债券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措施。加强绩效跟踪,完善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将绩效目标同预算资金同步下达,把环保资金作为整体支出债务评价重点进行量化考评。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