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政: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申报中央财政科技经费
获得重大突破
近日,国家有关部委公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个重点专项拟立项项目清单,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分别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的非“双一流”高校,在全国高校中表现亮眼,昆明理工大学获资助经费数位列全国高校第一。
一、云南财政不断加大投入推动科技创新
近年来,省财政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决策部署,积极汇报,主动争取中央财政倾斜支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筹措资金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科技研发工作。
一是加大高校等创新机构科研支持力度。2019年,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科技专项经费19.46亿元,同比增长20.6%,比同期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高15.22个百分点;安排科普专项经费1.34亿元,同比增长47.86%,省级年人均科普经费从2元增加到3元。财政资金保障突出重难点,为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成功获得2019年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奠定了基础。
二是着力支持昆明理工大学开展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2018—2019年,省财政筹措安排资金2.12亿元,占省本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10.8%,支持昆明理工大学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国际科技合作、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和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科研项目。其中,筹措安排季维智院士灵长类转化医学教学科研平台建设资金8060万元。2019年9月12日,总建筑面积达17877平米的2栋灵长类转化医学教学实验楼顺利封顶,预计2020年7月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三是重点支持云南农业大学开展生物基因编辑等科技研发工作。2018—2019年,省财政筹措安排资金1.88亿元,占省本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9.6%,支持实施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动物基因编辑、普洱茶传承保护与开发、生物种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科研项目。
二、两个国家重点专项突显示范带头作用
昆明理工大学主持的“发育、代谢复杂疾病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创制与临床前研究”项目,将联合上海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北京大学,通过项目实施突破靶向基因编辑技术知识产权掣肘,创制客观反映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糖尿病、痛风等复杂疾病的灵长类动物模型,为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等奠定基础。 该项目将获7050万元中央财政科技经费支持。
云南农业大学主持的“异种移植用人源化基因编辑供体猪的构建及临床前研究”项目,作为国家“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22个项目之一,通过新一代基因技术打靶方法根除猪细胞内源性病毒活性后,利用修改好的猪纤维细胞制造出猪胚胎并植入母猪体内,生产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被灭活的猪,最终实现把猪的器官移植到人身上的梦想。该项目将获2771万元中央财政科研经费支持。
两所高校科研的脱颖而出,是我省高校争取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重大突破,进一步增强云南省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的科研自信。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云南建设取得新的成效,表明了云南高校不断积聚的科研实力和科研人员扎根云岭的初心和使命。
下一步,省财政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完善高校科研经费财政保障激励政策,着力改革和创新高校科研经费分配、使用和管理方式,探索建立高校等科研机构竞争获得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财政奖补机制;建立高校研发(R&D)投入强度考核通报机制并与核拨财政补助经费挂钩;完善高校科研经费财政稳定支持机制;加大高校财政科研经费“放管服”力度,探索科研经费“包干制”管理,着力解决科研经费管得过细过于僵化等问题,切实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充分挖掘高校科研潜力,努力调动高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