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财政:加大投入助推产业扶贫显成效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任务来抓,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完善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因地制宜支持贫困村、贫困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确保户户脱贫有产业、人人致富有门路。2014年以来,全县整合投入财政涉农资金19661.98万元用于产业扶贫,助推近10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稳步脱贫。
一、强化领导,凝心聚力谋产业。深入基层及时走访贫困镇、村,与基层干部、村民代表、贫困户座谈,认真倾听贫困群众的意愿。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出台《富源县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富源县特色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10年)》《富源县农业产业扶贫项目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成立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和乡镇(街道)分公司,抓牢产业扶贫项目及资金监管,切实提高产业扶贫资金绩效,为全县脱贫摘帽打下坚实基础。
二、搭建平台,培育主体兴产业。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产业扶贫思路,扶持197个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保底订单及原料收购等模式,带动21466户贫困户因地制宜持续发展优势比较明显的魔芋、烤烟、辣椒、山药、生姜、蔬菜、核桃、大河乌猪等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截至目前,全县共扶持发展种植烤烟1.44万亩、魔芋0.64万亩、辣椒1.68万亩、蔬菜0.89万亩,中药材、黄桃、山药、花椒等0.83万亩,发展大河乌猪养殖13552头、肉牛养殖3287头,实现产业扶贫收入25214万元,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三、创新模式,多措并举促增收。建立“入股分红型”产业发展新模式,由贫困户自愿向银行申请不高于5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入股到企业、合作社,按年分红。近年来,全县共投入扶贫小额信贷资金5亿元,支持农户10483户入股企业发展产业,企业按照年收益不低于5%的标准进行入股分红,户均年增收2500—5000元,实现企业和贫困户“双赢”目标,开创了金融扶持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新局面。盘活土地资源促增收,通过土地流转,土地资源入股企业(合作社),积极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发展设施农业。2014年以来,全县共流转土地16.1万亩,惠及40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返聘贫困户到经营主体务工,贫困户户均实现增收2000元以上。
四、引进龙头,辐射带动育产业。引进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公司+村党总支+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合作发展生猪养殖。建设养殖小区,每个小区建设投资300万元以上,其中,温氏集团无息垫资80万元,县政府协调整合2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给予补助,村集体为贫困户协调200万元左右的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合作社负责清还贫困户贷款,贫困户按贷款融资金额比例领取收益。目前,在全县建成养殖小区86个,每个养殖小区年可出栏肥猪4000头,年利润可达60万元。引进云南善馨农业集团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深度贫困户”模式,发展软籽甜石榴种植5339亩,覆盖5213户深度贫困户;软籽甜石榴3年后可挂果,预计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9年09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