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罗平县抓实资产收益扶贫助力脱贫摘帽
为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关于推进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改革意见》精神,罗平县采取五举措抓实资产收益扶贫,以产业扶贫资金的精准投入,全面拓宽贫困群众资产收益新渠道,形成了“资金变资产、资产变股权、农户有股份、农民有收益”的良好局面,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8.08%,降至2018年的1.22%。
一、坚持高站位推动资产收益工作,形成强大的组织保障力
罗平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贯彻中央和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落实,成立罗平县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资产收益扶贫工作,为产业扶贫做规划、定措施、促落实。结合罗平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的品牌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研究制定了《罗平县打好产业扶贫攻坚战实施方案》和《罗平县特色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
二、坚持大力度投入产业扶贫资金,打牢坚实的基础支撑力
2016年以来,罗平县积极整合涉农资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沪滇协作扶贫资金等9026万元,重点投入基础条件好、发展后劲足的油菜、烤烟、蜂产业、冬春马铃薯、生姜、热区水果、中药材、畜牧、水产品等9大特色农业产业,作为增加贫困群众资产收益的发力点。全县13个乡镇(街道)组织推动生姜种植、蜂产业、粮改饲、生猪一体化家庭农场等130多个产业扶贫项目落地生根。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下,通过投工投劳、土地入股、个人投入等方式,积极投身参与产业发展,户均实现年分红不少于1000元。
三、坚持宽视野吸纳经营带动主体,汇聚强大的产业推动力
企业参与是资产收益扶贫发展的生力军,为引入更多的企业投身扶贫产业,罗平县多次组织项目产业对接会,引入17家农业龙头企业,以及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等8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有组织的产业扶贫,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合同订单、入股分红等形式,与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增加贫困户资产收益。全面实施产业扶贫收益动态管理,将所有企业带贫情况及时录入“云南省产业扶贫信息统计系统”,17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699户22618人,82家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547户20519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资产收益全覆盖。
四、坚持多渠道增加群众资产收入,形成争相参与的群众凝聚力
罗平县不断总结创新工作思路,激活城乡存量资产、自然资源、人力资本,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探索出了“合作社+支部+基地+贫困户”“蜜蜂+旅游+文化”“项目+技术+订单”等多种增收模式。每个乡镇(街道)都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累计流转土地9.3万亩,支持农户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参与合作经营、就近打工,实现红利收入和打工收入“双重收益”。
五、坚持从实际出发,走出“一地生多金”的资产收益模式
在做好资产收益扶贫工作中,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找准着力点,走出了阿岗镇恒鑫农牧产品合作社“一地生多金”的资产收益运行模式,由村小组以8000亩集体草山入股合作社,同步投入扶贫资金350万元。为25户贫困户购买能繁母牛并量化为股金入股合作社,户均实现年“入股分红”900元以上。26户贫困户与合作社签约养殖优质小牛,通过“寄母分子”养殖方式户均实现年收益1万元以上。全镇380户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青贮饲料种植订单,合作社免费向贫困户提供种子、化肥等,青贮饲料成熟后按高于市场价20%交售合作社,通过“青贮饲料种殖”每户实现年增收1800元以上。170户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建设青贮窖,实现“建窖分红”每户年增收800元以上。35户贫困户到合作社肉牛基地务工,学习肉牛养殖技能,每户实现“合作社务工”年增收3000元以上。上述五重资产收益确保合作社带动下的贫困户真正实现了长期、稳定增收脱贫。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