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多措并举积极培育绿色财源
近年来,大理州各级财政部门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和“绿色”发展理念,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从一、二、三产业方面,积极推进改革,打造新时期财政增长“升级版”。
一、农业供给侧改革把“绿色”放首位
大理是农业大州,农村人口占总人口65%,农业生产总值占全州39.9%。农业稳则大理稳,是大理的州情。一是巩固发展特色农业。不断巩固提升烤烟、乳牛、蚕桑、无公害蔬菜、茶叶等重点优势农产品,同时,把生猪产业、马铃薯产业、花卉产业和特色水果产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植。二是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粮油等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发展猪、牛、羊、畜等“菜篮子”产品精深加工,巩固发展糖、茶、核桃、梅果、蚕桑等产品精深加工。三是实施品牌农业战略。推出了大理州高原特色农业“十大领军企业”和“十大优质品牌”。四是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大理州现有耕地面积294.55万亩,中低产田地170.24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68.94万亩,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157家、合作社4267家、专业大户1117家和家庭农场638家。全州12县市均为农业综合开发县市,其中,国家级开发县市7个、省级5个。
二、工业转型升级向“绿色”要动能
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大理州继续把工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对工业持续给力,同时,根据市场新变化,调整财政支持手段,积极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一是抓好新产业。加大旅游、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特色农业和食品加工、矿冶建材、现代物流产业等新增长点的培育力度,力争新上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二是抓好“新上规”。加快摸排梳理一批总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年内有望投产的工业项目清单,加强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加快建成投产。三是抓好“小升规”。坚持“小升规”质量并举、上规与升级并重,深入推进中小企业管理提升工程。抓好装备制造业首台(套)、智能型装备、优秀新产品、创新人才引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等,鼓励、引导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进程,对新技术、新产品及时进行财政奖补。四是抓好“新规划”。大理毅然果断将营业近40年的红塔滇西水泥厂从洱海保护区范围内搬迁至宾川县,坚持工业经济发展不与生态保护“争利”。同时,州本级预算安排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奖补、“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节能降耗财政专项补助、煤炭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奖补、支持新旧动能转换和工业企业转型发展等方面资金,全州节能环保支出远远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增幅。
三、打造第三产业的“绿色”增长芯
一是加大引导资金扶持。州财政安排旅游业发展扶持资金、产业化发展引导和产业“小巨人”培育资金,作为全州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助推旅游业、商业服务业蓬勃发展。二是推进就业创业。设立大学生创业创新引导资金,安排“三支一扶”、社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公益性招聘会等专项经费,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下岗人员、高校毕业生提供社会服务岗位,启动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基地、公益性岗位、大学生特岗等政策,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高校毕业生,通过创业培训、孵化基地以奖代补、创业后续扶持等给予创业扶持。三是推进行业创新发展。以创新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式,优化行业体制机制建设,推进行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对研发、设计、创意等技术、知识含量较高的服务业企业,可按规定认定为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对提升服务业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的重大项目,优先立项,优先解决用地指标。对总部经济、创意经济、网络经济、连锁(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项目建设,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