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激发“美丽乡村”建设活力
通海县自2008年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以来,注重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的作用,突出农民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主体地位,精心组织,完善机制,规范运作,稳步推进,加强项目规划和资金整合力度,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建设村级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成为村级公益事业的建设者和受益者,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截至2015年底,全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总投资达21030.24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8565.45万元,带动村民自筹资金985.29万元,筹劳折资4957.05万元,村集体投入4581.43万元,社会捐助及其他资金224.04万元,整合其他财政资金1716.98万元。项目实施涵盖村内道路建设、小型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公共环卫设施、公共活动场所和村容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等内容,累计建成项目666个,惠及全县65个行政村,受益人口达28万人。
在实施过程中,通海县扎实做好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有关的宣传、组织和管理工作,采取三项措施把这项惠民工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是做好项目规划,实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与美丽乡村建设对接。建立五年期一事一议项目库,将一事一议项目统筹规划,与美丽乡村建设布局相衔接,认真做好项目村工程的规划编制。
二是完善健全机构制度,形成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合力。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从组织领导、项目实施、财务监管、工程验收等多方面制订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财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相关部门参与、乡村具体实施、上下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是对项目进行全程监管,构建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坚持事前群众议、县乡审核定项目,事中群众代表、县乡监管抓进度保质量,事后工程验收监督管理机制,全程参与,对不达要求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制定了工程项目后期养护运作方案,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坚实保障,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6年0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