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做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先行者
迪庆州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江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这样的形势下,迪庆州围绕打造“法治财政、民生财政、稳固财政、阳光财政、效率财政”的要求,结合迪庆州现阶段主要矛盾和后发赶超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底线思维,注重宏观思考,把握正确方向,厘定改革思路,搞好总体谋划,精心研究协调,积极稳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总的来看,今后一段时期迪庆州财政改革发展面临较多的不确定因素,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
从有利的方面看,国家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将出台一系列新的经济和财税政策,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增强财政实力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云南省委第二次藏区工作会议,将在产业发展、项目布局、资金分配、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为迪庆州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指引和政策机遇;全州经济总量平稳较快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为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提供税源基础;财政改革的深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法制建设的加强,为财政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从制约因素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迪庆州发展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力转换困难相互交织,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制约财政科学发展。特别是财政自身的一些趋势性问题更要引起关注:一是收入形势严峻,质量改善任重道远。从增速看,一方面,持续下行的经济压力导致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经营困难,主体税源持续下滑。新兴产业增长虽快,但其增量尚不足以带动存量,新旧财源青黄不接;另一方面,减税清费仍是主基调,一次性、特殊性增收渠道减少,要在高基数基础上持续高增长不大现实,个位数增长将常态化。从结构看,虽然这几年在提高税收占比、改善收入质量上花了很大力气,但由于税收增长较慢以及政策调整等因素,没有达到预期。二是支出刚性攀升,收支矛盾更加尖锐。支出结构固化、能增不能减的问题仍然突出,民生政策提标扩面资金需求不断增加,各种改革性成本支出有增无减,在地方收入以及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增长双双放缓、盘活存量资金空间不断缩小的大背景下,中长期收支平衡压力较大。三是风险隐患增多,防控难度显著加大。一要关注政府性债务风险。二要关注其他风险加速向财政转移问题。
面对这些形势,我们既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畏难不前,要把各种可能的困难考虑得更充分些,把应对的措施准备得更全面些。要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既善于理财,更注重理政,从国家治理的高度去思考问题、推动工作,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一是调整优化财政宏观调控,靶向施策、组合工具、精准发力。当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多重目标取向加大了调控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把握好财政政策的方向、力度、节奏和时机。要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妥善处理好减税与增支、扩赤与风险之间的矛盾,加快建立中长期平衡机制。要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配合,组合运用各类财政政策工具,增强政策合力,放大政策效果。要找准制约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明显短板,精准滴灌而不搞大水漫灌,突出重点而不搞平均用力,切实提高政策的精准性、指向性和实效性。
二是调整优化支持经济发展方式,有进有退、用活信用、用好杠杆。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突出财政的公共属性,简政放权、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而不是更多地发挥政府作用。要强化质量和效益导向,更加注重支持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当地有就业、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的企业和产业发展。要用好财政这个“金边”信用,尽可能多渠道筹措低风险偏好社会资金,大力推行PPP模式。要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充分运用市场化工具和手段,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引导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
三是调整优化民生保障制度,守住底线、精算平衡、完善机制。要坚持把民生作为优先保障重点,随着财力增长,稳步增加民生投入,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要以保基本、守底线为目标,合理确定民生保障项目和水平,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要开展民生政策评估,对不合理或政策环境发生变化的民生支出,坚决压减或取消。要正确处理基金收入和支出、财政补贴和个人缴费的关系,坚持精算平衡,强化激励约束,完善筹资机制,加快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要着力完善民生制度,统筹民生政策,注重花钱买机制,着力解决制度碎片化问题。
四是调整优化改革政策导向,深刻介入、主动买单、注重协调。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财政的基础和支撑作用,要更加深刻介入、深度参与到金融、国企、社保、科技、教育、农业等其他领域体制机制的构建,争取在顶层设计环节就解决主要问题,以求事半功倍。要把握改革趋势,精心测算改革收益和成本,对必须付出的改革代价要主动请客,避免被动买单,多做“雪中送炭”,少搞“锦上添花”。要统筹各项改革政策,发挥财政综合部门优势,协同推进各项改革,防止政策割裂、各自为政,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合力。
五是调整优化财政运行机制,规范权力、加强制衡、提高效率。要正确行使党和政府赋予的财政权力,防止权力任性和傲慢,防范法律风险、廉政风险。要加强内控机制建设,重点聚焦预算管理、资金分配等核心业务环节,加强制度约束,严控自由裁量权。要更深、更细、更广推进预算公开,并带头主动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把抓效率和抓落实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做到执行有力、落地有声。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