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实保障 (新疆财政60年)
中国财经报记者 李继学 徐丽红 高红海 通讯员 芦芳
掀开尘封的记忆: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当年自治区财政支出1.8亿元。
聚焦60年后的今天:今年,新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016.9亿元,是1955年的1676倍。
60年沧桑巨变,一甲子春华秋实。
60年来,新疆的财政支出保持快速增长,支出规模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职能作用不断增强。有数据为证:
1955—2014年,财政支出年均增长13.6%。其中,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5年间年均增长20%,共计13093亿元,占60年支出总额的64%。
1985年以前,每年财政支出长期在30亿元以下,到2005年突破500亿元,之后的10年间,一个个台阶接连跃上:2008年、2011年、2013年分别突破1000亿元、2000亿元、3000亿元。
服务大局,全力保障
今年8月7日,新疆全区财政工作视频会议召开。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财政厅厅长弯海川在讲话中说,今年以来,各级财政部门努力增强财政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抓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较好地完成了自治区党委、政府赋予的各项任务。
其中,对自治区重大支出全力保障:
——积极筹措资金落实重大增资政策。在出台提高全区干部职工和各类人群收入水平各项重大举措最集中的一年,提高地方津贴补贴和建立南疆工作补贴、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乡镇干部工作补贴,等等,足额保障了资金需求。
——落实村级惠民生项目资金。根据“访惠聚”工作要求,自治区决定今年给每个村安排50万元资金,解决村民最需办的事情。自治区财政会同有关部门,逐项研究对接惠民生项目,落实资金近50亿元,目前大部分资金拨付到村,发挥了积极效益。
——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建好“三支队伍”(干部、教师、爱国宗教人士)补贴政策。
——保障25类100项重点民生工程资金需求,所需资金接近700亿元,目前大部分到位。
“这几年我的最大体会是,财政在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弯海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都要求财政部门要具有大局意识、发展意识、改革意识,全力保障,科学安排。
为此,新疆财政突出对事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点项目和重点支出的保障力度,使财政支出政策更好地体现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意图,主要投向保障基本支出,支持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三化”建设,建设基础设施,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
群众第一,民生优先
“2010年以来,新疆财政支出主要体现在民生上。”新疆财政厅预算处处长王建强说,遵循“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的理念,积极筹措资金,对民生支出优先保障。2010—2014年民生支出累计9466.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2%,每年增加350亿元,年均增长20%。
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纺织服装产业园,哈萨克族妇女努尔基娅等40多名少数民族妇女正在车间里加工迷彩服。县里组织她们参加纺织服装类培训,培训期间每个月学习补助有800元,正式就业后月收入两三千元。
努尔基娅正成为自治区2014年启动的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百万人就业的一员。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新疆最大的民生问题。从2010年以来,新疆财政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财政引导和扶持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做好对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补贴,逐步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就业体系。2010—2014年,全区财政就业支出237亿元。
就业第一、教育优先,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城乡住房建设等强力推进。2010年以来,新疆财政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增进民族团结上,加快建立数量适当、覆盖广泛、分布合理、功能完善、方便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让全疆各族人民群众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成果。
5年来,新疆财政坚持财力向基层倾斜,完善对下转移支付政策体系,提高财力性转移支付比重,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差距。
5年来,民生支出从解决最根本和基本的民生保障,到注重长期性、普惠性、连续性、针对性强的项目,延伸至物质和生活保障,兼顾精神、权益、尊严层面的项目,让老百姓的生活充满阳光、尊严和幸福。
坚强后盾,对口支援
60年来,新疆各级财政围绕构建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大力培植财源税源,完善加强收入管理机制,使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规模不断壮大。
自治区财政收入从1955年的1.7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282.3亿元,年均增长11.8%。其中,2010年以来,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7%,合计实现4541亿元,占60年财政收入总额的63.6%。
“财政支出的增加,有党中央、国务院对新疆的关心关怀,也有各部委和各兄弟省市的支持。”弯海川说。
自治区成立以来,国家始终高度关注新疆的发展,不断加大帮助与支持力度。2010年启动的新一轮对口援疆规模空前、成效显著,极大提升了新疆的自我发展能力,这一时期成为中央支持新疆经济发展政策最多、提供全方位扶持力度最大、各族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最多的时期。
60年间,中央对新疆的转移支付共计12992亿元,占新疆财政支出的63.6%。也就是说,新疆财政每花1元钱,就有6角多是中央的转移支付。
从2009年的927.7亿元,到2014年的2007亿元,中央对新疆的转移支付翻了一番多,2010—2014年共计8206.5亿元,占60年转移支付总额的63.2%。
在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族民俗村寨,包括援疆资金在内投入3600多万元,175户牧民在这里定居;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五台工业园区(湖北工业园)是湖北省新一轮援疆工作重点打造的示范园区……
在天山南北,援疆项目随处可见。
从2010年开始,全国19个省市以全覆盖方式对口支援新疆12个地(州)的82个县(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个师。截至2014年底,对口援助新疆资金总计470.7亿元,实施援疆项目4239个。其中,74%的援疆资金安排用于2767个民生项目建设,95%以上的援疆资金安排使用到基层。一大批援疆项目建成使用,使各族群众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感受到来自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新疆财政厅副巡视员王自芳在财政厅工作了15年。他说,15年来让他印象最深的是,财政工作面临的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局限于收收支支,而是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得更加紧密,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更加息息相关。
“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和谐有序有很多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财政工作的理念、思路、方法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当地的发展。”弯海川说。
他说,2010年以来,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本建设、重点项目的实施,教育、科技、文化、农业、社会保障等各项民生事业,以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建立和谐宗教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尽管当前正处于暴力恐怖活动活跃期、反分裂斗争激烈期、干预治疗阵痛期“三期叠加”,但新疆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大的方面向好,各族人民已有良好的心态面对“三期叠加”的严峻形势。
“当前,财政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弯海川说,要站在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和谐、社会进步的高度,做国家利益、党和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和支持者,始终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研究问题,把握规律,推进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弯海川表示,一切财政工作都为着一个总目标:为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坚实的财力保障。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5年0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