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财政局在整合资源完善机制上下功夫
理清支持经济发展思路
伊犁州财政局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中,针对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力度不够、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开展问计于基层,求策于群众的大调研活动,在反复研究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围绕一个中心,提高两种能力,理顺三个关系,构建四大机制,整合五种资源,落实十项支持措施”的工作思路,支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围绕一个中心:紧紧围绕州党委、州人民政府提出的大力实施生态立州、科教兴州、优势资源转换、对外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个中心,统筹州直财政资源,大力支持州直经济发战略的实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财政增收,在壮大财政实力的同时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提高两种能力:一是着力提高项目争取能力,牢固树立抓项目促发展的理念,加大政策研究力度,提高政策响应能力和受益水平,围绕自治州经济发展战略,精心策划和争取一批管长远、打基础的项目,夯实州直经济发展基础,解决自身投入不足的问题。二是资源整合能力。坚持向整合资源要效益,盘活存量,放大增量,进一步提高政府财力资源配置能力,发挥财政资金的粘合和集聚效应,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服务于经济发展。
理顺三个关系:一是理顺与上级的关系。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做好对接工作,及时汇报和反映伊犁州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争取上级财政的项目支持和资金支持,借助外力发展经济。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加强执行力建设,保证政令畅通,以优异的财政工作业绩赢得党委、政府的支持。二是理顺与县市财政的关系。加强对县市财政工作的宏观引导和微观指导,帮助县市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发挥州级财政的宏观调控职能确保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三是理顺与各主管部门的关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各预算单位提供优质的政策和信息服务,赢得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建立互通有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
构建四大机制:一是科学投入机制。集中财力办大事,突出财政的“公共性”特征,明确财政投入重点,提高政权建设、科技、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社会公共需要方面的保障能力;创新财政投入方式,以市场资源配置为主、财政资源配置为补充,建立重点突出、导向明确、统筹兼顾的资金投入分配机制。二是激励引导机制。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调整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传统理念,充分利用财政贴息、前期补助、以奖代补、信用担保等手段,建立灵活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和乘数效应,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三是项目运行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清晰、运转协调的项目组织运行机制和奖罚分明的项目工作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项目规划、项目申报、项目执行、项目监督、项目验收评审工作流程,建立并实行定期项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信息交流通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四是绩效评价机制。着力转变重资金分配轻绩效管理的倾向,对重大项目资金开展绩效评价,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
整合五种资源:一是整合财政项目补助资金。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从财政补助项目申报入手,建立财政项目申报审查机制,确保财政项目补助资金集中投向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避免目前的“撒胡椒面”式投入倾向。二是整合国有土地收益资源。建立州级国有土地收益金管理制度,从州直县市土地出让总价款中分别按一定比例集中,用于州政府重大项目规划用地收购储备和土地开发整理等支出。三是整合财源建设资金。除州本级财政安排外,从自治州扶持的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新增税收中,筹集州级财源建设专项资金,按照州人民政府产业发展规划、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工业园区、矿产资源开发等重大项目前期费用补助。四是整合支农资金。根据州直产业发展布局和优势产业情况,以主导产业或重点建设项目为依托打造支农资金整合平台。五是整合担保资源。加快对州直现有信用担保机构整合步伐,着力解决担保基金少、规模小、担保能力有限问题,完成伊犁州投资信用保证担保服务公司的机构和机制建设,放大担保杠杆效应,突破制约州直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瓶颈”,进一步提升州直现有担保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融资担保功能。
落实十项支持措施:支持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支持新型工业化建设,推动工业化进程;支持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支持旅游开发,推动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支持外向型经济建设,推进外贸强州战略;支持节能减排,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支持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解决企业发展瓶颈;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九是支持项目推动战略,完善项目协调服务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提高财政服务发展能力。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8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