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新疆财政新闻联播

新疆新源县创新四项机制 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服务新农村建设能力

  在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工业强势不明显,财政支农资金有限,因此争取国家支持发展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国家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在大推进、大发展中,只有创新,才有新生、才有活力,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  

  一、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所创新。一是创新项目建设形式。新源县位于伊犁河谷东端的天山腹地,以河谷平原中低产田改造为农业综合开发重点,由于海拔高程变化大,气候条件、土地条件不尽相同,因此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在开发中,我们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打破“农业综合开发修渠、铺路、建桥、栽树的怪圈”模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因地制宜建项目。对条件好的项目区要按照“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园田化要求,高标准建设成高产稳产农田,提高土地产出量,切实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对条件不好的项目区则根据不同地形地势,以解决主要障碍因素为目的,有渍的排渍,缺水的解决水源及田间设施问题,达到增产增收目标。

  二是在发动群众上有所创新。农民群众是开发的主体,也是农业综合开发的最大受益者,农民群众发动充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调动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开发的积极性,是建好项目的关键。继续坚持聘请乡镇水管站技术员、项目村民代表为监督员的全程监督制度。加大宣传,营造全社会支持开发的良好氛围。如在去年项目建设中,我县组织财政全体干部,邀请县人大、政协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及村民代表,对近年来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进行了观摩,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地位和知名度,农业综合开发取得的成就得到了他们的认可,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参与开发的激情。同时,要继续坚持项目建设公示制,将项目建设的有关情况在项目区及时进行公示,让农民群众民主监督,建设“阳光工程”。

  三是相互结合,把开发项目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从具体项目建设上来说,就是把中低产田改造与农村乡村面貌建设相结合,如在今年哈拉布拉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中,机耕路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修建高标准的村级道路12公里,结合农民群众的生活用水改造,建设村边渠道3公里,在今年规划的肖尔布拉克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中,建设村边渠道1.8公里,修建村街道旁800米渠道及9座桥,4座水闸,既改善了村容村貌,又为项目区发展庭院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有所创新。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要抓好产业基地与产业化项目的有机结合。从2003年开始新源县农业综合开发开始实施产业开发,投资1500万元扶持康尤美大豆油脂公司的发展,同时围绕企业实施伊犁河谷50万亩大豆产业基地建设,拓展农民增收渠道。2007年康尤美大豆油脂公司发展为康尤美集团公司,大豆产业实现产值1.3亿元,利税320万元,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与2003年相比,近两年新源县大豆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30万亩以上(含复播面积),大豆单价提升了2.6/公斤,2007年新源县大豆产业增加产值2700万元,大豆种植户人均增收1220多元。企业的快速发展拉动大豆产业快速形成优势产业,农业综合开发功不可没。在扶持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把开发资金向产业基地建设方面倾斜,与产业化经营项目相结合,以龙头带基地,促进产业的较快发展。同时,加大产业良种繁育的扶持力度,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抓好产业经济合作组织与开发项目的有机结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是联接农民小生产与社会大市场,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有效组织形式。目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在开展技术推广与服务过程中资金短缺。科技推广正是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的这一优势,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投入力度,把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需要推广的农业技术结合到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中来,解决其资金缺乏的问题,加快科技推广的步伐,以促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另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发展产业经济合作组织,在2009年项目申报中,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就可以组织申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生产经营所需的设备、基地设施、技术培训、贷款贴息等予以资金扶持。通过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扶持,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实力和功能,使分散的农民有组织地参与市场经营。

  三、在科技推广中有所创新。在农业综合开发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兴农的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进一步提高项目区的科技水平。一是积极引进新品种、开发新产品,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和示范基地。同时,加强培育名牌拳头产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积极引进、示范、推广、普及先进、成熟、适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发挥项目区的示范和带头作用。三是加强对项目区农民的培训,提高项目区农民的科技素质。聘请农业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当地农业生产需要,有计划、多形式、多层次、分期分批地对项目区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的发展,培训一批科技能手。督促已立项的龙头企业对招收的农民工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就业的能力。通过不断加强对项目区农民的培训、示范引导,开阔农民的视野,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的能力。

  四、在服务功能上有所创新。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都关系到项目区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达到政府行为和群众意愿的有机统一才是成功的标志。为此,拓宽服务层面,提升服务能力,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一是要农民参与到项目开发中来,干部服务到农民生产中去,特别是农发干部,一定要俯下身子,下到基层,进一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思想,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原则,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实实在在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不做表面文章,坚决杜绝“形象工程”。二是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坚持深入基层,倾听项目区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完善以农民为主体的运作模式,把“农民满意、农民赞成”作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成败的检验标准。三是创新和完善制度建设,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把解决农民群众的所需所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做优、做强、做大农业开发项目作为工作的关键点。秉持公仆精神,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着重强化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搞好了,工作氛围就好,干群士气就旺,就能够形成农业综合开发的强大推动力。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8年0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