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县“三点发力”按下绩效管理“快进键”
一、发力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点。从“宏观政策+制度办法+操作规范”三个层次建立健全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管理制度“三类制度体系”,实现环环相扣、互为支撑,做到工作有政策可依、有办法指导、有细则规范。一是健全组织制度。成立丹棱县财政资金绩效管理领导小组,落实各成员单位具体责任,实行“任务目标化+责任清单化”管理,确保工作顺利推进。二是健全工作制度。按照年度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安排,建立纪委监委、发改、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合参与工作机制,采取“信息共享+适时协调”办法,统筹安排、推进工作落实。三是健全管理制度。出台《丹棱县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丹棱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3个,出台《丹棱县绩效信息公开规程》、《丹棱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方案》等操作规范文件3个,制发工作模板4个、绩效目标样表6个,形成整体构建、方向明确、现实可行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新格局。
二、发力人才涵养,破解用人难点。通过研究复合型人才教育培训方式来化解绩效工作人才瓶颈问题。一是纵向往上积极学习。组织绩效管理业务人员外出参加培训,学习政策、交流案例、提升技能;同时通过电话、QQ、微信等方式加强与市局、省厅联系请教,畅通上级专家技术支援通道。二是横向对外借智借力。按照“集体问诊+集体吃药+集体治病”的思路,坚持所有项目支出部门共同参与、共同分析问题,借鉴专家思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采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和行业专家组成绩效评价工作小组的方式,以财政为主导、第三方评价机构组织收集材料和行业专家评分确定绩效评价等级,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公正。三是交叉对内自我提升。按照AB岗工作制度,通过局内股室内部人员之间、业务股室和绩效管理工作人员之间“AB岗”轮换互学共促,推动绩效岗位由“单一式”向“融合式”方向转变,内部交流学习促进预算绩效工作水平提升。
三、发力监督管理,把控绩效重点。丹棱县近年来着力做好绩效监督文章,按照“提高效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原则,对财政资金使用过程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模式,采取“打基础、抓关键、重参考”相结合的办法,确保资金管得住、用得好、见实效。一是事前绩效评估。以项目总体规划为根本遵循,在项目预算申报过程中,采取“科学论证+民主决策+反馈结果”的方式进行事前绩效评估,2019年事前绩效评估平均审减率13.93%,极大优化了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二是事中监督落实。以项目日常监督为关键,按照监督、管理、服务“三并重”原则,采取“日常监督+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相结合方式,逐个项目深入现场进行评价打分,2019年全县绩效监控实现全覆盖,选取了13个重点项目和3个重点政策进行重点绩效评价。三是事后结果运用。采取“人大参与+结果公开+督促整改+预算挂钩+行政问责”的方式,助推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同时,严格将部门绩效管理纳入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中,落实“花钱问效,无效问责”责任,督促部门在决策过程中发挥内生动力。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