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下放财权助推乡镇经济大发展
今年来,平昌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通过下放财权等方式激发乡镇活力,此举对乡镇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是下放财权,乡镇财源建设生机勃勃。
“在驷马天生村我已经租用土地183亩,建起了平昌县全禾菌业有限公司,年收入547万元,解决农民工就业54余人,创税8万余元”。7月29日,驷马镇全禾菌业业主何金龙高兴地告诉笔者。这正是县委下放财权后,乡镇财源建设蓬勃发展的一个亮点。
今年来,该镇引导业主在天生村创办企业7家(何大妈口香豆瓣厂、驷马豆瓣厂、全禾菌业、虹泉食品厂、页岩砖厂、大地菌业、生态养殖场),目前,每家企业产销两旺,效益较好,全禾菌业年生产各类食用菌100吨,年生产黑木耳菌种25万瓶,菌包100万袋,供给100户农户,每户每亩纯收入1万元;何大妈口香豆瓣厂按照“QS”标志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年生产能力150吨,实现产值300万元,创税6.51万元。虹泉食品厂完成技术改造,申请技术认证,扩大生产能力,年生产糖果500吨,产值350万元,实现税5.54万元。目前,该镇企业实现产值2500万元,完成税收63万元,就地解决农民工310人。高坑河培训基地培训新型农民1100人次,输送外出务工人员400多人,年创收30多万元。
“我镇充分利用天生村水源和交通优势,坚持走农业产品加工之路,县财政下拨项目配套资金和以奖代补资金122万元,财源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税收也大大提高了,这是县委出台下放财权政策给乡镇带来的实惠。”驷马镇党委书记程秋乐呵呵地道出了心声。
笔者从县地税局获悉,白衣、元山等五个农村税务所收入计划为1470万元,同比净增收入计划737万元,增长了一倍多;入库税款723.5万元,同比增收396.7万元,增长121.39%,占收入总量的14.69%,而上年同期收入仅占总收入的4.18%。
二是下放财权,乡镇项目申报正向有序。
7月28日中午,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笔者在大寨乡易家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现场看到,工人们在工地上挥汗如雨,在加班加点赶进度,这正是乡村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今年来,为规范乡镇项目申报权,实施权,监督权,县委,县政府严格立项申报,在乡镇辖区内的政府性投资项目立项,由乡镇人民政府申报,凡是上级批准实施的政府性投资项目由乡政府提出项目实施方案,报项目实施主管部门按程序报批后实施,强化项目监管,严格执行“一事双评”制度,由县内调控的涉及民生的项目原则由乡镇为业主实施;由项目主管部门直接报账列支实施的项目,乡镇政府对已实施项目签署项目实施进度、效果意见后报账;由项目实施村或乡镇报账的,县财政按项目实施程序,将项目资金拨付到乡镇财政所,由乡人民政府实施,县级部门加强监管。
截止目前,从县以工代赈办公室了解到,我县启动实施了大寨乡大寨村,镇龙五峰林场,喜神大龙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已完工青凤千佛村,龙岗浪楼村等扶贫重点村和10个世行配套项目村建设;元山以工代赈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整合项目资金1642万元,带动业主1200万元,群众自筹和投资折劳700万元。
三是下放财权,惠农资金兑现及时准确。
“今年,我通过乡信用社‘一折通’领了粮食直补资金323元,确实方便了老百姓。”7月29日,土垭乡红专村六社村民潘学尧高兴地告诉笔者。
今年来,县委出台的《意见》明确指出,惠农资金一律实行公示制,所有救灾救济资金,经县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后拨付到乡镇,由乡镇依照管理相关规定及时兑现落实,粮食直补、综合直补等惠农资金,实行“一卡通”直接兑现到农户,县纪委监察局、县级有关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从严查处违纪违规行为。上半年共兑现粮食直补资金883万元,综合直补4382万元,家电24810台(件),补贴资金333万元,支付城乡低保1064.76万元,城乡医疗救助支出4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费3198.5万元,赔付政策性农业保险298.92万元,第四期扶贫项目覆盖11个乡镇45个村,共建农家农资店433个,扶贫项目总投资5920万元,实际报账回补资金503.4万元。全面落实“两免一补”,减免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3044万元,免出学生教科书经费695万元,落实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948万元,落实良种水稻补贴516万元、玉米、小麦良种补贴360万元。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9年08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