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沁县财政六个着力为绩效管理赋能
山西沁县财政以六个方面为着力点,强化绩效顶层设计、提升绩效目标质量、夯实绩效管理基础、抓实地调研和成本管控、重视结果应用,为绩效管理工作赋能。
一、着力建章立制,强化绩效顶层设计
一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多年来不断健全制度体系,以沁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和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细则为引领,按照“1+1+N”的思路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二是成立沁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长为小组成员。三是单列预算绩效管理股,与预算股合署办公,既充实了工作人员,明确了职责,又在业务上与预算相互联系,加强了协调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充分参考山西省财政厅内部操作规程,结合沁县实际制定内部操作规程,在集中学习会议上学习工作要求,细化了单位内部的绩效管理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
二、着力用好指标,提升绩效目标质量
绩效目标是进行项目绩效管理、跟踪预算执行的关键和基础。绩效指标是绩效目标内容的细化和量化描述。绩效指标的科学性,决定了项目绩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把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对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实现项目执行降本增效尤为重要。山西沁县财政在借鉴省市财政绩效指标体系和总结综合多年来绩效管理工作经验基础上,整理出共性项目绩效指标和分行业分领域项目绩效指标共864个,在全县财会人员集中培训会议上予以充分讲解,并发放《沁县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手册》,便于平时工作中设定绩效目标时准确挑选和深度参考应用,切实发挥绩效指标体系的基础支撑作用。
三、着力案例引领,夯实绩效管理基础
一是通过借鉴和挑选省市公开的优秀项目绩效目标,为各类型项目提供可参考可复制的经验,经培训会议集中进行解读和展示,对项目申报各部分内容的构成、制度措施的参考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使项目概述条理化、明晰化,表述更加精准,便于以后项目管理。二是善于发现各部门单位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的优点和长处,在微信交流群及时进行分析评论,取其精华,让各单位财会人员逐渐在头脑中建立起项目储备的模式和标准格式。三是准确理解市级财政部门在项目储备中给予的指导、建议和要求,将每一处的要求都具体化,粘贴上墙、在工作群内发布,从而规范填报。
四、着力评价结果应用,发挥约束作用
合理运用重点评价报告结果,一是充分邀请人大、纪检、审计进行监督,将评价结果发文上报沁县政府,使各项目实施的分数和等级、成绩和问题、建议和措施以文件形式呈现给政府主要领导,便于决策和参考。二是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与决算同步进行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使项目内容更加透明化。三是将低效无效的项目根据结果运用管理办法与下年度预算充分挂钩,进行压减和取消,促进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避免资金浪费现象,让资金用在刀刃上,同时也促进预算支出执行更加有力。
五、着力实地调研,提升项目实施绩效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亲眼看亲耳听,沟通交流,实地调研,才是发现和了解项目实施的根本渠道。2025年沁县重点评价工作中,绩效股联合各相关业务股与第三方机构深入12个单位进行调查,切身感受项目绩效的实现程度,成本控制方面、资金管理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以及项目管理人员和单位负责人对于绩效管理的看法和困惑。
六、着力成本管控,让小成本实现大效益
不断探索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施路径。通过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分析,努力探索形成以成本定额标准数据为基础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将成本管理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全过程,形成“预算安排核成本、预算执行控成本、绩效评价讲成本、预算管理提质效”的绩效管理模式,围绕“降成本、提效能”为预算绩效管理赋能。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