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山西财政新闻联播

加强财政资源统筹 汇集财政资源力量
山西忻州财政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山西忻州财政紧紧围绕财政资源统筹课题,认真课题答题,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的实践路径,努力为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实施“336”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一、充分认识现状,明确乏力点

  (一)收支矛盾突出。财政运行现处于收支“紧平衡”状态,短期不会改变。政府偿债压力高峰即将来临,财政支出保障压力较大。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财政进一步减收增支,收支矛盾更为突出。

  (二)刚性需求较大。全市转型发展已进入关键期,抓紧落实支持全面推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发展的一系列财税支持政策,加快建立支持经济区发展的大事要事保障清单,及时下达保障雄忻高铁、集大原高铁、太忻大道、国道108线改造、滹沱河供水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加之“六稳”“六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层“三保”等重大民生课题,以上亟需我们不断充实和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和水平。

  (三)资金效益不明显。预算编制不够精准,预算编制缺乏绩效评价支撑且财政资金监督不够有力。财政资金的统筹上存在资金短缺和闲置并存的矛盾。存在预算单位结余资金多、年底回收额高、追加预算资金大等情况。存在资金长期闲置,工作开展不到位情况。存在闲置固定资产高效率利用不足等情况。

  二、立足本职岗位,找准发力点

  一要加强财政收入的统筹,将依托行政权力和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各项收入以及特许经营权拍卖收入等按规定全面纳入预算管理。二要加强财政支出的统筹,积极运用零基预算管理理念,打破固化格局,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三要加强四本预算的统筹,推进收支实行“一个盘子”管理。四要加强存量资金的统筹,全面盘活用好结转结余资金。五要加强国有资产统筹,建立健全新增资产预算与存量资产的挂钩机制。同时,加强国有资产的分类管理。六要加强财政信息统筹,通过信息系统加强对财政收支的全方位动态监管。

  三、做好资源统筹,实现“四效应”

  (一)聚焦现有财力,更加注重财政资源统筹的集聚效应

  一是推进四本预算有机衔接。各科室间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形成有机整体,统筹推进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政府“四本预算”统编、统批、统管,加速推进四本预算在相对完整、独立基础上的有机衔接,逐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

  二是全力盘活沉淀存量资金。在财政资金增量有限的情况下,把工作中心更多地放在盘活存量上。贯彻“零基预算”理念,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从预算源头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重点、非刚性、非急需支出。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从严控制公务支出,节用裕民。全面盘活用好结转结余资金等各类存量资金,把低效无效的资金充分利用起来。

  三是强化专项资金全面整合。以预算管理“一个口子支出”为导向,打破部门间利益格局,按照“统筹安排、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负其责”的原则,强化专项资金全方位、实质性整合。加强对现有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资金情况的摸底工作,核对、界定专项资金情况,分门别类、归并整合建立项目库,避免用途相近、重复交叉和资金浪费,打造专项资金统筹整合平台,提高市县统筹使用资金的能力和空间,切实提升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二)聚焦政策工具,努力发挥财政资源统筹的组合效应

  一是减税降费与财源建设同步发力。落实好新的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特别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等的支持力度,要把该减的税减到位、该降的费降到位,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充分调动部门单位、各县(市、区)、企业“三个积极性”,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培植财源。充分利用好产业转型发展、创优营商环境、财源建设等政策成果,积极发挥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的有利因素,科学预测风险矛盾,精准研判经济形势,依法依规组织征缴各项税费收入,不断完善收入监控机制,动态掌握组织收入进度,推进税源建设,不断优化财政收入质量。二是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组合出击。辩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除运用好直接投入、项目补助、奖励补贴、政府专项债券等传统方式外,积极筹划财政国资协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方式方法,更多采取财政注资贴息、产业投资基金、专项建设基金、风险补偿、股权投资、PPP等新型支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支持普惠金融发展,设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风险补偿基金等,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降低经营成本。

  (三)聚焦监管问效,有力提升财政资源统筹的评价效应

  要建立完善涵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开展绩效评价并加强结果应用,推动重点绩效评价提质扩围,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力争到2022年底,市县全部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全面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加大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协同配合,聚焦重点行业、专项领域,建立健全以政府部门财会监督为主导的体系框架,积极探索财政监督的新形式、新途径,综合运用“互联网+监管”、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逐步提升监督效能,切实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好,用在刀刃上。

  (四)聚焦财税改革,积极实现财政资源统筹的整体效应

  整体上看,要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要求,把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要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协同推进财税改革与财政管理,着力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具体来说,要着力提高财政预算编制的战略性和前瞻性,从当前预算执行的实际出发,科学有效预测财政收支,做实做细收支项目,挂钩年度预算安排,实现财政降风险、稳发展的长远保障作用。要加强部门间沟通联系,共同梳理确定未来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重要改革任务,从财力可持续、收支可平衡、风险可控制等角度提出合理化意见,防止出现“两张皮”现象。要贯彻落实山西省新出台的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做好“收、支、管、防”四方面工作,全市预算管理一体化2.0系统今年已全面上线运行,接下来要进一步加强我山西朔州与省、县级财政部门的一体推进力度,上下一盘棋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取得预期效果。要持续完善预算执行进度考核机制,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要继续完善市县财政体制,研究制定分领域市与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推动形成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政府间财政关系。要深刻把握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做好改革化险和提质增效两篇文章,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地方经济的能力,坚持底线思维,抓好政府债务存量风险化解和风险防范工作,依法高效管好用好债券资金。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