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山西财政新闻联播

武志远: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奋力开创山西财政改革发展新局面

山西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武志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山西财政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聚力重大决策部署,努力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为山西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支撑。

  一、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强化“财”服从服务“政”的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善于运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真抓实干,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经济工作各方面。财政工作有着鲜明的政治属性,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做到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始终确保财政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政以财为基,财以政为本”,履行好新时代赋予财政的使命任务。一要强化政治统领。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原则,把“两个维护”作为财政工作最大的政治,自觉站在政治上审视和谋划财政工作,在研究政策、安排资金、推进工作、深入改革中找准切入点、着力点,把讲政治的成效体现在推动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上。二要主动服务大局。树立宏观思维和大局意识,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提高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的能力,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入思考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提升主动服务大局的水平。三要抓好贯彻落实。牢固树立“财”服从服务于“政”的意识,准确把握党中央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和决策意图,运用法治思维、改革精神、创新办法、市场机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决把党中央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量化细化具化,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提升“财”保障保底“民”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做好财政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集中精力做好全生命周期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始终把民生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级,推动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障改善民生。统筹资金支持就业创业和职业技能提升,通过援企稳岗、社保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企业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残疾人、儿童等帮扶保障制度。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加大“三农”投入。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有机贯通,保持财政支持政策和资金规模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支持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推动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支持重点农业项目建设,统筹使用乡村振兴战略资金和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加快规划建设各类加工园区,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聚集约发展。促进服务均等。促进教育公平优质发展,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教育保障机制,加强“双一流”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深入推进健康山西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保障水平。

  三、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财”支持支撑“转”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做好财政工作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以财政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推动山西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将财政工作深度融入全省高质量转型发展大局。着力惠企减负。持续推进减税降费,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0条”、“23条”等措施。强化财政金融政策联动,用好融资担保、贷款贴息、政府采购合同融资等政策,切实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扩大有效投资。大力争取和安排使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重点支持转型发展重大项目。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作用,推进PPP项目规范发展,引导和撬动民间投资,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合力推动转型项目建设。支持创新驱动。建立创新导向的财政科技经费支持机制,推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企业主体的多元化研发投入体系,聚焦“六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健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阶段投入比例合理的财政科技经费支持机制,支持实施“揭榜挂帅”科研项目立项改革,集中财力保障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支持省级实验室体系调整优化,支持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国家实验室和国家大科学装置。推进“1331”工程提质增效,集中资源支持重点大学、优势学院和优势学科发展。聚焦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大对“111”创新工程的支持。支持人才引进。落实一流人才政策,继续全力保障高精尖缺人才引进计划、“三晋英才”支持计划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成果奖励、项目奖励和特殊津贴相结合的优秀人才支持激励体系,健全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

  四、持续深化财税改革,夯实“财”维护维持“稳”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面对“十四五”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我们要发扬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努力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理念,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积极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养老保险等领域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切实解决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不匹配的问题。推进转移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厘清一般性转移支付、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功能边界,规范项目设置,强化协调配合。健全地方税收体系。按照中央授权和统一部署,完成税制改革和税收立法工作,从地方税收自给率、地方税种、地方税收管理权等方面为中央提出合理科学的政策建议,加快建立税种科学、结构优化、规范公平、有利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地方税体系。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严控向实有资金账户划转资金,提高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性、规范性。加快预算支出标准化建设,加快建设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推进全省预算管理业务一体化建设,加快建立数字财政、智慧财政,加强财政资金的全流程监控。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夯实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基础,健全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分配体系,推动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在全面公开政府和部门预决算的基础上推进单位预决算公开,更加自觉接受公众监督。防范化解风险。用好化债奖惩机制,引导和监督高风险市县尽快压减债务规模,有序开展存量政府债务再融资工作,逐步降低债务风险水平。加强研究预判,平衡好促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继续抓好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