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财政:多举措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为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忻州市财政局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资金使用等措施,持续助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做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优先保障扶贫脱困
2019年市级年初预算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0000万元,较2018年增加2916.93万元,增幅达41.18%。县级专项扶贫资金年初预算安排61322万元,较2018年增加12276.51万元,增幅达25.03%,为完成当年脱贫攻坚任务提供了资金保障。截至目前,已下达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000.91万元,支出率达100%。
二、创新乡村振兴战略投融资模式,破解融资瓶颈助力产业振兴
(一)破解产业扶贫信贷资金瓶颈。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培育和支持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优势产业,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致富步伐。市县两级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建立忻州市产业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市级财政首批基金2000万元已筹集到位。
(二)支持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一是积极落实财政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政策措施,发挥财政和农业信贷担保的协同支农效应,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健康发展。2019年,下达中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3635万元,撬动银行贷款9000余万元,缓解农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是利用县级传媒,讲好“农担”故事,做好政策宣传,有效推动“新农贷”试点工作广泛开展。
三、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促进三农业态均衡发展
(一)支持杂粮产业提档升级。以有机旱作农业和杂粮产业振兴为重点,2019年累计争取省级杂粮全产业链资金8646万元,其中旱作节水农业产业技术推广资金1100万元,绿色高质高效640万元,生产托管4500万元,产业联合体600万元,杂粮基地、产业联合体等1500万元,“三品”认证奖补资金306万元。据市农业农村局数据统计,当年杂粮比上年增加7.2万亩,达到367万亩,4年增加50万亩。
(二)支持农改政策落地见效。一是文到即转,提速资金拨付进度。2019年共下达农改资金24211万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和乡村环境整治。二是竞争立项,确定美丽乡村试点。组织召开2019年度美丽乡村建设竞争立项评审会,通过评审组专家评审,确定代县和保德县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三是绩效自评,坚持问题导向找差距抓落实。以“花钱必问效”为根本遵循,组织开展2017、2018年度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和美丽乡村建设绩效自评工作。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更多地直指存在问题,要求各县深刻剖析问题根源,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间。
(三)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19年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44250.4万元(中央25750万元、省11408.1万元、市1029.3万元),支持全市13个县(市、区)建设高标准农田30.05万亩。下达中央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资金1969万元,支持10个县提升高效节水灌溉亩数14.51万亩。
(四)支持生猪生产发展。促进全市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对种猪场、规模场予以积极财政补贴。给予2018年底存栏500头以上的能繁母猪规模场实施每头200元补贴,补贴规模场12个、母猪6891头,补贴资金103.365万元;对年初存栏200头以上的规模场2019年新增母猪10750头补贴资金110.4万元。
(五)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全市厕所革命。2019年下达省级补助资金3860万元,改造农村厕所38600座,目前已完成2100座;落实中央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资金1240万元,对我市10个县(市、区)2018年已完成厕所改造任务的村和户予以奖补。
(六)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作为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被纳入中央对各级党委政府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截至目前,共下达中央、省、市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专项资金15288万元,投资力度为历年之最。截至目前,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工502处,受益自然村506个,受益农村人口25.7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5.56万人),完成投资14218.97万元。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