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财政:抓改革建制度带队伍扎实推进绩效管理
抓改革,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推动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全过程的有机融合。工作伊始,该局就树立了不为绩效而绩效,绩效管理涉及方方面面与各项预算管理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大概念。按照“放权强区、扩权强县”的总体思路,实行“属地征管、增量激励”,全面提升县级财政供养能力,并出台了《关于将西北片区建设改造范围内国土收益等划归城区管理的通知》《关于调整市级与城区国土收入分成比例的通知》《关于调整和完善乡级财力保障机制的意见》等一系列办法,强化县级管理责任,提升县财政保障能力。该市陵川县近两年在全国1985个县级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中先后取得全国第31名、61名的成绩得益于此。同时,取消用款计划审批,提高财政授权支付限额,实行涉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硬化财政支出预算约束,压缩部门结转结余盘活存量资金,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和公开,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一环扣一环,打出了一套组合拳规范预算管理。这使得预算绩效管理由简单的概念向纵深实践发展,由单一的事后评价向事前评估、事中监控转变水到渠成。市级财政对所有资金都开展了绩效自评,全市自评率达到90%。2014年,全市财政部门组织绩效再评价项目数量达110个,涉及资金41.08亿元,资金覆盖面达到60%。2015年该市“一下”部门预算数中,10个关系民生等项目,累计资金2.6亿元开展事前评估,对市本级公安、环保、人社等10个预算部门,累计资金28.45亿元,进行整体支出绩效评价。
建制度,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实现绩效管理与财政管理多角度的相互补充。早在2012年,该局与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进行对接,制定了预算改革方案和民生取向的政府预算绩效评价方案,方案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进行全方位设计。几年来,该局制定或重新声明了《晋城财政局工作规则》《晋城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晋城市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晋城市政府购买服务实施办法》等203个办法,废止制度84项。其中有15 项预算绩效管理具体制度和法规,内容涉及全面推进全市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市级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办法、绩效评价工作流程、市直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自评工作通知、绩效评价专家库管理办法、规范中介机构参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管理办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管理办法等。同时,细化评价体系,按照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分别设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90余套,对部门整体支出设置评价指标12套,对县级财政综合评价延伸至乡镇财政力保障评价。预算绩效管理每一环节都有章可循,而且责任明确、方法适用、指标精细,真正实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运用”的预算绩效管理与财政管理全方位的相互补充。
带队伍,不断提升能力水平,确保绩效管理与干部培养多方位的相得益彰。做好工作,人才是关键,一支具有专业化品质的干部队伍,必须有一批高素质的干部做支撑,该局始终把队伍建设放在重中之重。把绩效管理理念引入干部管理之中,从日常考勤、工作业绩和综合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月考绩、季考评、年考核,考核结果记入干部成长档案,作为干部轮岗、提拔、送学、选优的重要依据,树立了正确的干部使用导向。坚持大规模、多层次、立体化培训干部,全系统财政干部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专业培训,年培训时间不少于60个学时,定期邀请知名相关专家举办辅导讲座,开阔干部的视野,丰富干部的知识。注重文化对干部的潜移默化作用,通过工青妇组织、各种兴趣小组、社会实践活动小组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演绎该局的座右铭、工作方略、理念等,使得该局干部具有不同一般的“标识”。绩效管理思维已扩散到市、县、乡各级财政人员,该局在全省率先成立绩效管理科,一半以上县区成立了预算绩效管理股,全市84个乡镇(办事处)标准化财政所达标建设,3040名乡村财会人员实行专业化培训。目前,仅市局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2人,具有中高级职称干部占到局财政业务干部总数的69%,其中高级职称以上9人,中级职称以上76人。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绩效管理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使得各项工作推进有序。
财政部每年对全国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前200名的县进行排名公布,山西省晋城市连续2年进入排名县的个数均占到全省进入排名县总数的30%以上。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5年01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