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山西财政新闻联播

2009-2011年省财政投入资金37.5亿元 全力保障30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贯彻落实

  近年来,山西省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在认真落实中央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政策的基础上,2009年至2011年,根据山西实际,相继出台实施了40项农民期盼、受益面大的强农惠农政策,涉及面之广、含金量之高、实施力度之大,是山西农业历史上少有的。政策的有效落实、补贴资金的不断增长,对进一步改善民生、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40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中,2011年出台的“十大强农工程”由省发改委负责,省财政重点保障了其余30项政策的落实。

  一、资金安排情况。2009年,我省制定出台了玉米差价补贴、新建奶站补贴、农机具补贴等5项强农惠农政策,当年安排补贴资金3.2亿元。2010年制定实施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片区扶贫开发、农产品加工“513”等“七项强农工程”和设施蔬菜大县奖补、生猪养殖大县奖补、农机化大县奖补等“八项惠农政策”,连同安排上年强农惠农政策资金,当年安排补贴资金11.86亿元。2011年实施了农村饮水补贴、高标准农田补贴、玉米丰产方补贴等“十大强农惠农政策”,连同安排前两个年度强农惠农政策资金,当年累计安排补贴资金22.44亿元。

  二、落实情况及成效

  (一)大幅增加对种植业补贴力度,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民增收。2009年,针对玉米价格下跌,拨付资金2.2亿元对2451亩玉米实施保护性差价补贴。2010年,对设施蔬菜大县实行奖补、对新建日光温室农户贷款实行贴息、对遭受严重冻害的小麦和果树给予救灾补贴;将薯类纳入良种补贴范围;启动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11年,对1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300万亩玉米丰产方建设实施补贴,安排资金2亿元对农机作业和农机以旧换新进行补贴,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完善畜牧业发展政策,确保了畜牧业健康发展。2009年,落实生猪生产发展政策,对生猪出栏大县每县奖补100万元;加大奶站建设扶持力度,新建奶站在每站国家补助20万元的基础上,省级再配套补助10万元。2010年,实施封山禁牧,发展规模健康养殖工程,安排7300万元用于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2011年,对肉牛、肉羊规模健康养殖园区实施补贴。

  (三)不断加大水利投入力度,确保我省用水安全。2009年,对提水灌溉水价实行补贴政策,每年安排3000万元,对水价超过0.25元/立方米的泵站实行补贴。2010年启动西山沿黄地区黄河水利用工程,工程总投资38.5亿元,当年安排启动资金1.2亿元,实现受益面积6万亩。2011年,对大中型灌区的10000公里灌区末级渠系建设进行补贴,每公里补贴2万元;拨付资金5000万元对农村饮水水价实施补贴,解决农民吃水难问题。

  (四)大幅增加现代农业发展投入。2009年安排农机具购置累加补贴4000万元,重点对玉米、薯类收获机械实行累加补贴;2010年对农机化大县每县奖补30万元。在2009年启动大同、晋中、运城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基础上,2010年安排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资金2.3亿元,支持3市、10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示范社进行奖补;安排资金2.1亿元对15个贫困县实施片区扶贫开发;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513”工程,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项目贷款给予贴息。2011年,安排资金2000万元对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实施补助;安排资金8000万元对乔木林、经济林建设给予补贴,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2年0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