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山西财政新闻联播

项目创新 粮钱双增

——山西祁县积极探索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纪实


        农业综合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科技投入比例较低,无法真正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001年,祁县被确立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来,积极创新思路,努力寻求科技与项目的“焊接点”,通过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改变项目区农业科技落后的状况,引领广大农民增收奔小康辟出一条新路,为我省农业综合开发树起了一个鲜活的样板。
        打破框框  联姻院所  大力改造中低产田
     从2002年开始,祁县农业综合开发办走出去,专门请来了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专家,一起来商议科技推广的对策。怎样才能使中低产田改造的项目更好的落实呢?现实的症结是,项目区的改造,大都是通过修渠、打井、建坝、土地整理、土壤培肥等工程措施,科技含量较低。而土地的改造离不开使用土地的人,人员素质差,科技意识不强,即使改造好了的土地,也会由于农民的不合理种植技术和施肥习惯, 难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因此,采用科学的施肥技术和人才培养,成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必然。
     省农科院专家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正好迎合了这一要求。测土配方施肥,就是以田间试验为依据,根据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进行推荐施肥的实用技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这项技术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要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项目之一,有四个显著作用:一是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有利于改土培肥,提高地力;四是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民都有“眼见为实”的习惯,为了让这一技术真正在农田扎根、开花、结果。2007年,祁县农业综合开发办携手省农科院土肥所,专门在东城村召开了"全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配方施肥小麦试验田现场会"。让农民亲眼目睹不同施肥配比产生的巨大差异。通过技术员的现场讲解、发放相关资料,激发起了广大农民对肥料特点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关注的热情。东城村的麦农老武激动的说:"以前光是听人们说测土配方怎么好,可谁都没有见过,也听过好几次课,可没有现场得见,大多数人都半信半疑,通过这个现场会的召开,大家亲眼看到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先进性,更加大了大伙儿应用这一技术改造中低产田的信心。”
     科技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祁县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努力在改造中低产田中结出喜人的硕果,以小麦为例,县农发办联手省农科院土肥所对63000亩小麦地进行了土壤测试,采集土样500多个,收集整理养分数据3000多个,建立小麦施肥试验点和示范点20多个。2006年,项目区小麦亩产一般在350到400公斤左右,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土壤中全氮、有效磷及有机质含量均显著提高。通过示范测算,项目区很多户的小麦产量明显提高。赵镇、古县镇农民种植小麦,平均亩产较农民习惯施肥增产30--50公斤/亩,小麦价格按0.75元/斤,核算总计农民增收90-190元/亩,减少化肥投入量在15-35公斤/亩。项目区整体测算,小麦平均亩产提高32公斤。
         把诊确症  配方施肥  梨园飘香梨农受益
     近几年,祁县酥梨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全县酥梨和苹果面积达20余万亩。然而在果树生产中,祁县果园的生产现状却不容乐观,65%的果树种植在土壤瘠薄的薄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树势弱,产量不稳定。梨农施肥大多在开春后施用化肥或有机肥,随水灌园。膨大期梨农追肥更是千差万别,追什么的都有,有的追尿素,有的追磷肥,有的追复合肥,可具体因该追多少,怎么追都没有底,果树生产存在极大的盲目性。
     为了更好的发展梨树产业,2002-2003年,通过招投标,祁县把项目区选在古县乡的酥梨基地。县农发办和省农科院的专家,对症下药,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的方法指导当地的梨树生产。首先引导农民调整当地的施肥习惯,把春施肥的习惯改为秋施基肥,提早了施肥时期;其次在基地内分层采集大量的土样,对应山西省无公害农业基地的申请标准,分析当地的土壤重金属含量,为确立古县镇无公害酥梨基地,提供科学数据。依据化验分析,规划了重金属含量低的、符合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的要求的梨园,为无公害祁县酥梨基地建设打下了基础。再之采集了大量的梨树叶片,分析了土壤和叶片中的养分含量,通过数据发现,果树生长的适宜条件PH为6.0-8.0,基地的PH值太高,应加大有机肥的施用降低土壤PH值;过低的磷含量是直接导致果树病虫害的肆孽,生产的果品着色不好、光泽度差、不可溶固型物趋多、糖含量差,影响了果农的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
     为此,从2002年开始,县农发办与省农科院土肥所多次组织酥梨施肥技术培训,并下发了配方施肥卡和建议书,对每个果园的土壤养分情况和施肥建议进行详细的讲解。2003年,基地内果树的产量和果品质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这里亩产梨不足1000公斤,且果品的质量差,残次果很多,果实水分大、糖分少,着色也不好,嚼起来很粗糙,不好吃,通过改善施肥技术,调整施肥水平和种类之后,果实产量和果品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果实产量亩产提高了100多公斤,糖分含量白利糖度也由过去的平均10.8提高到了平均12.5的水平。
     古县镇果业协会黄会长高兴地说:"过去我们果协,为了指导农民生产也想了不少的办法,主要在栽培和修剪方面出点子,果树施肥是个大问题,好多残次果和病害的发生,都是由于不合理施肥造成的,可由于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一直无法解决这个难题,各家的施肥只能听之任之,我们也知道问题很大,可实在拿不出科学的数据来指导农民,这下好了啊,通过我们省农科院的专家来给果树会诊,谁家的地里面有啥毛病,全明白了,农民朋友可高兴了,今年的果子又大又甜,收成也好的很,感谢我们农发办的同志为我们请来了专家,解决了大问题啊。"
        一花绽放  百花争艳  综合开发红红火火
     把最先进的科技生产力和农民的生产实践相结合,让科技说话,实现了施肥制度上的重大改革,改变了农民对施肥认识的偏差,促进了农业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祁县农发办更坚定了在项目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的信心。
     据祁县农发办的段主任说介绍,这几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经逐渐覆盖了整个县,凡是经过农发办改造的中低产田项目区,不仅在土壤肥力上有所提高,而且农民的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通过示范推广和农民培训,一批有素质、懂技术的科技带头人脱颖而出,在他们的带动下,整个项目区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很有声色。目前现在项目区都已建立数据库,每个村都有了配方施肥建议书,农户也都获得一张配方施肥卡,通过科技人员的现场指导和讲解,很多农田都取得了增产增收的结果。
     段主任风趣地说:“农民是最讲究实际的,过去采样,好多人嫌麻烦不配合,现在他们得了甜头,人人都抢着叫科技人员上门为他们家的土壤化验,当然化验的经费都是我们来出的,只要项目区的农户愿意,我们还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只有大家都富了,我们的工作才算有了意义,中低产田改造的目的才能真正的达到啊。”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8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