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上海财政新闻联播

关于上海市2019年市级决算及2020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在7月22日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上海市财政局局长曹吉珍受市政府委托,作了《关于上海市2019年市级决算及2020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报告指出,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区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积极有效推进,全市和市级决算情况总体良好。

  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65.1亿元,为预算的96%,比2018年(下同)增长0.8%;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79.3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2%,下降2.1%。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97亿元,为预算的96.7%,增长1%;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29.3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下降5.8%。

  2019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2418.1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23.3%,增长15.4%;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2580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4.6%,增长9.7%。其中: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668.3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16.3%,增长9.1%;市级政府性基金支出629.8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4%,增长16.9%。

  2019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66.6亿元,为预算的109.7%,增长12.5%;全市国有资本经营支出112.6亿元,完成预算的96.2%,下降7.5%。其中:市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28.4亿元,为预算的108.6%,增长8.8%;市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84.8亿元,完成预算的97.2%,下降12.7%。

  2019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4607.6亿元,为预算的98.1%,增长6.8%;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4005.9亿元,完成预算的97.6%,增长5.8%。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本年收支结余495.7亿元,年末滚存结余5456.4亿元。

  报告汇报了2019年市级“三公”经费的支出决算情况。2019年,市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5.86亿元,比预算数减少1.54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1.72亿元,减少0.1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3.44亿元,减少0.86亿元;公务接待费0.7亿元,减少0.58亿元。

  报告还汇报了本市地方政府债务情况。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核定本市2019年年底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8577.1亿元。经财政部2019年地方政府债务年报审核,截至2019年年底,本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5722.1亿元。按审计口径计算的2019年年末本市地方政府债务率为46.1%,债务规模适度,风险总体可控。

  报告指出,2019年,本市各级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按照市人大有关决议、审查意见要求和批准的预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重点领域聚焦支持力度,持续深化财税改革攻坚,努力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促进了上海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落实“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国家战略实现良好开局。设立“临港新片区专项发展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在新片区优先布局,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结合实施促进科创企业发展“浦江之光”行动,对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的科技型企业给予20万元-20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技术创新培育资金支持,将每家企业每年可申请科技创新券的最高额度标准从10万元提高到30万元,新增安排落实市级天使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10亿元,并将“上海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的总量规模扩大至100亿元,全年完成担保贷款219.8亿元;围绕加快推进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重点支持轨道交通机场联络线等铁路路网和省际道路对接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将虹桥商务区专项资金总量扩大到20亿元,进一步完善第二届“进博会”财政投入保障和财税政策服务;围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财政投入保障力度,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专项资金达到69.2亿元。二是“五个中心”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统筹安排落实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着力加强政策协同组合,增强财政专项资金和各类政府投资基金的杠杆撬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五个中心”联动、协调和融合发展。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推进,经费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经费管理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各具特色的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培育,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国家重大科技战略有效实施,资金使用绩效进一步提升,全市共有52项重大科技成果获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总数的16.9%,连续18年比例超过10%,并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三是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取得新进展。围绕创造高品质生活,聚焦支持破解人民群众最期盼、最迫切的“老小旧远”等社会民生难题,促进养老服务增量提质,全年新增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88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83家和助餐场所217个,长期护理保险惠及49.3万老年人;支持幼托服务加快发展,普惠安全、幼托一体的托育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大力支持旧区改造,全年55.3万平方米、2.9万户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和1184万平方米的旧住房综合改造任务顺利完成;安排落实财政资金83亿元,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示范村建成9个,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农户达到1.28万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综合帮扶机制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统筹安排失业保险基金、市级促进就业专项资金等各类资金,持续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有效实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长期失业青年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进一步完善;大力推进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率先基本建成。四是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大市级财政直接投入和市对区转移支付力度,大力推进 “智慧城市”“智慧公安”建设,支持启动建设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管理平台系统;支持完成120.5公里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和黄浦江45公里岸线的景观灯光提升改造;加快推进 “美丽街区”建设,93.4%的街镇实现无违建创建;大力支持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和生活垃圾可回收物“点、站、场”体系建设,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15%提高到90%,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聚焦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工程周边水系治理、劣V类水体治理、雨污混接改造加快推进,河道养护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五是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本市各级财税部门把落实国家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作为2019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头等大事切实抓紧抓好,全年全市新增“减税降费”总额超过2022亿元,在减轻实体经济负担、激发企业活力、稳定市场预期、促进企业加强研发、增加投资和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聚焦支持全市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数据整合共享应用和政府部门信息系统迁移上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新突破,总门户接入事项达到2261项、线上办事651万件,纳入平台实行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的39项个人非税业务缴款事项全部实现财政电子票据应用。六是重点领域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出台《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市与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市区两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事权划分和支出责任分担方式进一步完善;一般性支出压减幅度达到10%以上,并逐步将行政事业单位的长期低效运转、闲置和超标配置资产,以及经批准组建的临时机构、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购置的资产,统一纳入市级“公物仓”集中管理、统筹调剂;出台实施《关于我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从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入手,多维度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创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改革迈出新步伐;8个市级部门和徐汇、金山2个区共33家预算单位率先开展预算单位差旅电子凭证网上报销改革试点;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全市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项目预算公开的市级部门范围从2018年的31个扩大到全覆盖,市级部门公开绩效目标和评价报告的项目总量从2018年的331个增加到2019年的498个,并首次披露地方政府债券存续期信息、公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情况表》,财政运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

  报告还对2020年上半年本市政府预算执行、财政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作了简要汇报。从收入情况看,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35.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2.2%,为预算的54.9%。本市财政收入出现明显下滑,主要是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今年国家新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以及去年年中国家实施的深化增值税改革等“减税降费”翘尾因素影响。从支出情况看,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74.1亿元,下降12%,完成预算的46.1%,支持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和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等方面的重点支出得到优先保障。

  报告指出,今年以来,本市各级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根据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有关决议和审查意见要求,按照积极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积极有为”的精神和要求,全力以赴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市,多措并举支持扩大有效投资,千方百计持续提升民生福祉,从严从紧落实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要求,不失时机深化财税改革,充分发挥财政在稳预期、提信心、增活力等方面的职能作用,着力促进疫情防控和经济企稳回升。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十一届市委九次全会的总体部署,根据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有关决议、审查意见和本次会议要求,结合编制“十四五”规划,紧紧围绕 “六稳”“六保”,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位置,进一步在“大力提质增效”和“更加积极有为”上狠下功夫,着力完善财政保障工作机制,加大财政重点支出管理,提高各项财政政策实施、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完成全年财政改革发展目标任务。重点推进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支持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二是聚力支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三是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四是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财政改革;五是加快构建政府过“紧日子”的长效管理机制。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