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财政:健全多层次预算绩效激励约束机制
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结果“指挥棒”作用
预算绩效管理成效如何,绩效结果应用是关键。为此,滨州市采取了多项措施抓好结果应用,强化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责任意识,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结果“指挥棒”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建立预算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出台《市级预算绩效结果应用办法》,建立了绩效监控、绩效自评、抽查复核、财政重点评价等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在2021年预算安排中,对市直部门预算绩效结果较差的部门单位,均予以不同程度的压减,累计压减预算3771万元。
二、建立健全绩效信息社会公开机制。部门将100万以上非涉密项目绩效目标信息随同部门预算向社会公开,择优选择部分项目绩效自评表、部门重点绩效评价报告随同部门决算向社会公开,将非涉密的财政重点评价报告全部向社会公开;完善绩效信息报送人大工作机制,报送范围包括重点项目绩效目标、绩效自评、部门整体绩效自评、部门重点评价报告、财政重点评价报告,倒逼预算部门落实绩效管理责任。
三、建立多层次绩效管理考核机制。将局属各科室、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情况纳入财政局机关内部考核体系,促进全局齐抓共管格局实效;将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结果纳入市直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全年绩效考核范围,增强对各部门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扩大预算绩效结果应用深度;将预算绩效管理指标纳入对县(市、区)的综合考核范围,促进县区重视绩效,提高全市绩效管理水平。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1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