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山东财政新闻联播

山东省博兴县财政:健全制度保规范 真抓实干求实效
进一步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近年来,博兴县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筑牢组织保障,运用“闭环”模式推动提质增效,优化资源配置,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一、夯实预算绩效管理基础,聚集保障力量

  一是设立机构充实力量,实施“全员”抓绩效机制。博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在县财政局设立博兴县财政绩效评价服务中心(副科级)专门机构,强化组织领导,配备精干力量。同时,成立博兴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专班,出台《博兴县财政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程》,形成局内全员抓绩效管理的工作机制。

  二是健全制度做好遵循,促进绩效管理规范化。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出台了《中共博兴县委博兴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以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了《博兴县县级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和《博兴县县对下转移支付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县财政局先后制定了事前绩效评估、预算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工作考核等管理办法和工作行动方案,不断完善“1+2+N”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三是构建共性指标框架,提高绩效目标编制质量。县财政局按业务类别收集整理绩效目标参考模板,帮助预算部门填报规范、完整和科学的政策项目绩效目标,为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等业务的开展奠定基础。

  四是宣传绩效理念入心,强化业务培训提智。一方面广泛宣传绩效管理理念。县财政局从预算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入手,在《大众日报》、《滨州日报》、《今日博兴》等报刊以及大众网、中国滨州网、县人民政府网、县电视台等网络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促进部门单位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另一方面预算绩效管理专业培训。聘请优秀的绩效管理培训机构对县级预算部门、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和第三方机构开展业务培训,并组织结业考试提升学习效果,考试合格率达91.37%,筛选出学习成绩好业务水平高的组建“博兴县预算绩效管理优秀人才库”,加强人才储备,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县域预算绩效管理整体水平。

  二、实施政策项目全过程管理,推动提质增效

  自2019年起,博兴县政策和项目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将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深度融合,实现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运行。

  一是构建财政项目库,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自2020年起,博兴县实施“财政项目库”管理模式,按照轻重缓急结合绩效评价结果有序安排预算。制定《博兴县县级政策和项目预算事前绩效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各部门单位对新出台政策和项目需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备要件,财政部门重点论证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等,使预算编制更科学、更准确。

  二是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做到科学合理准确。按照“谁申请资金,谁设置目标”原则,把科学合理设置绩效目标作为项目入库和申请预算的前置条件。预算经县人大审查批准后,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步批复下达,不得随意调整。自2020年起,博兴县实现政策和项目绩效目标“全覆盖”,并严格执行预算部门、财政资金管理科室、绩效评价中心“三级审核”制度;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的设置按照先试点再推广逐步实现“全覆盖”。自2019年以来,预算部门通过博兴县人民政府网站随部门预算公开367个项目绩效目标,涉及财政资金21亿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细化相关措施,做实预算绩效“双监控”。2020年修订完善《博兴县县级部门预算绩效运行监控管理暂行办法》,按照“全面覆盖、突出重点,权责对等、约束有力,结果运用、及时纠偏”的原则,规定县直部门对所有项目在9月份和年底开展2次预算绩效运行监控,县财政局选择重大政策项目开展财政重点监控,充分发挥跟踪问效“花费少、作用大”的阶段性优势,对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问题严重或整改不到位的暂缓或停止预算拨款,确保预算资金安全高效使用。2019年财政绩效监控94个重点项目,涉及财政资金5.16亿元。

  四是推动提质扩围,全面开展绩效评价。2020年修订完善《博兴县县级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按照“谁支出、谁自评”的原则,规定县直各部门单位对政策和项目绩效自评实现“全覆盖”,并选择本部门重大政策和项目开展部门评价,原则上以5年为周期,实现部门评价项目全覆盖。县财政局对部门绩效自评情况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进行抽查复核;选择重大政策项目开展财政重点评价,并聘请山东财经大学绩效评价专家对第三方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进行再评审,进一步提升绩效评价质量。评价范围逐步扩大至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债务项目。截至目前,博兴县财政重点评价项目共计217个,涉及县级财政资金9.6亿元。

  五是注重结果导向,硬化结果应用和约束力。博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将其纳入博兴县重点改革事项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坚持以结果为导向,将绩效责任担在明处,评价结论点到痛处,评价结果用到实处,全面落实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整改、报告、公开及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严格执行低效无效问责机制,审计机关依法开展预算绩效审计监督,财政、审计等部门发现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

  三、推动部门整体绩效管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全面梳理完成部门整体绩效目标。博兴县作为山东省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8个试点县之一,自2019年8月起,启动了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并于当年底成功梳理出标准化、系统化、突出效果、标准明确和数据来源可追溯的指标体系。

  二是全面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自2020年3月起,博兴县启动部门整体绩效自评工作,因疫情防控要求,所有业务指导全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为部门讲解绩效评价工作安排及资料清单内容,解答部门提出的问题,对单位提交的绩效自评报告进行审核,并完成意见反馈,各部门根据专家意见补充资料、修改完善绩效报告。财政评价已进入正常工作状态,预计7月份全面完成博兴县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工作。

  四、加压奋进,全面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一是压实主体责任,提高预算部门的重视程度。长期以来,绩效管理的意识薄弱,重分配轻管理、重使用轻绩效的现象比较普遍,要进一步提高部门“一把手”的政治高度,落实其当家理财的主体责任。在本级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推动建立财政部门与人大、纪委监委、组织、审计等多部门构建齐抓共管、多方联动的“大监督”格局。按照实施意见加强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将预算绩效结果纳入政府绩效和干部考核体系,建立考核结果通报制度,与预算安排、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奖优罚劣。

  二是实施流程再造,实现预算绩效管理一体化运行。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以来,无论是财政部门还是预算部门应将绩效管理嵌入预算管理全过程,对预算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实施“财政+财务+业务”无缝隙衔接。编制预算时业务部门应做好全成本分析测算,财务部门厘清必要、有效、低效和无效成本,合理确定政府保障边界;事中各方将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情况、预算执行情况、项目产出目标和预期绩效的实现程度等作为绩效监控重点,构建“全程讲绩效、全员管绩效”的工作机制。

  三是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专业能力和自身素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优秀的第三方培训机构对县直部门、镇(街道)、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业务培训;对标先进地市深入调研,学习借鉴外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先进经验,提升预算绩效管理专业化水平。

  四是实施动态监管,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效率。推动预算绩效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政府预算—部门预算—政策和项目预算”的全方位管理格局,打破“信息孤岛”,实现预算、绩效、业务、财务、资产等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实现联网动态监控和网络化绩效评价。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0年0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