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财政“三到位”保障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近年来,诸城市财政充分发挥职能,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从资金管理、融资渠道、政策扶持三方面入手,大力发展各项民生社会事业,形成覆盖城乡、设施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
一、管理到位,严格控制财政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及其他一般性开支,做到了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在做好“保运转、保工资”刚性支出的前提下,统筹资金、资源向民生事业倾斜。不断健全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管理机制,加强预算执行进度,盘活存量资金,加大民生支出力度。
二、资金到位,全面拓宽融资渠道。一是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近年来,从国开行、农发行先后争取贷款资金104亿元,对诸城市城中村、棚户区及农村融合聚集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二是积极发行企业债券和企业票据。至2016年共发放3期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总计31亿元,用于统筹城乡发展、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城镇供水及农业水利建设。三是拓展融资渠道。采用融资租赁模式与多家融资租赁公司合作,筹集资金支持了医院、学校、网络传媒等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积极吸引社会资本。积极推广PPP模式,将市政、交通、治安、医疗、文化旅游、城乡环卫一体化等民生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截至目前,我市已储备了12个重点民生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240亿元。
三、政策到位、培育创新创业环境。坚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新常态下惠民生、促发展的重大举措。近五年以来,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创业补贴4200万元,稳定就业岗位补贴1360万元。设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288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1372万元,助力打造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格局。设立高层次人才专项扶持资金,对入选千人计划、省产业创新和科技创业类“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鸢都产业领军人才的,分别扶持企业100万元;入选龙城英才的,扶持10至80万元。近五年以来,共落实人才扶持资金达5.6亿元。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