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山东财政新闻联播

于国安: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
——山东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热点解读

山东省财政厅厅长  于国安

  近日,山东印发《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意见》,确定了山东省财税体制改革的新举措和时间表、路线图,提出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标志着山东省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大幕正式开启。

  预算改革是“先手棋”

  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核心,预算管理改革是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当头炮”、“先手棋”。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先行。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相对税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地方在预算管理改革方面的自主权更大一些,有必要、有条件率先取得突破。

  目前,山东省省本级已公开了政府总预决算,94个部门的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17个市本级、93个县(市、区)也向社会公开了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透明预算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但从总体上看,这项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进展还不够平衡,公开内容也不够细致,口径不够规范,部分群众反映看不懂。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下步预算管理改革的重点包括:一是扩大预决算公开范围,除涉密信息外,2015年全省县及县级以上政府全面公开政府预决算,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均公开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二是细化预决算公开内容,政府预决算全部细化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部门预决算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三是适应预算公开要求,延长预算编制周期,早编细编预算,提升预算年初到位率。今后还将要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资金使用效益差的不仅要减少预算安排,还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真正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地方税是培育主体

  税制改革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税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在中央,从目前中央披露的税制改革内容看,重点是“六改一清”,即改革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房地产税、个人所得税制度,清理财税优惠政策。具体到山东省,落实中央税制改革,主要是完善“一个体系”、把握“三个重点”。

  “一个体系”,就是健全完善地方税体系。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税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现有的一些地方税税源零散、主体税种缺失。特别是营改增全面推开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营业税将不复存在,地方税体系不健全的矛盾更加突出。下一步要逐步调整完善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等税种,在进一步强化税收调控导向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地方税收的变化,着力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弥补营改增后取消营业税对地方财政的影响。

  “三个重点”:一是扎实推进营改增试点,逐步将营改增范围扩大到生活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领域,“十二五”完成营改增目标。二是积极推进清费立税,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取消法律法规依据不充分、政策效应不明显的收费基金项目,清理与税收功能交叉重叠的收费基金项目,从严控制新增收费项目。三是清理规范财税优惠政策,坚决制止违规出台税收优惠事项,切实维护税收制度的严肃性和统一性。

  让“钱”与“事”相匹配

  财政体制是引导政府行为的“指挥棒”,财政体制改革涉及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调整,历来备受关注。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的任务,主要是合理划分省以下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理顺省以下政府间收入划分,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形成财力、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制度,促进权力和责任、办事和花钱相统一。通俗地讲,就是要明确各级政府“该干什么事”,据此确定“谁来掏钱”,再通过划分收入、实施转移支付,让“钱”与“事”相匹配。

  在财政体制改革中,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是关键,也是难点。山东省将根据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顶层设计和改革进度,综合考虑受益范围、管理效率等因素,合理确定省与市县的事权划分。总的原则是,全省性的公共事务作为省级事权,区域性特征明显的公共事务作为市县事权,部分社会保障、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维护等作为省与市县共同事权。省与市县政府按事权划分,各自承担相应的支出责任。2015年,山东省将在教育、卫生、交通运输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先行先试,探索划分省与市县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

  事权和支出责任明确后,必须有相匹配的财力作支撑。省以下收入的划分,首先必须服从于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办法,在此基础上按照公平、便利、效率等原则,考虑税种属性和功能,合理调整省以下收入划分。总的原则是,改革后除跨区域经营特殊企业税收外的其他地方级税收,包括中央下划收入及新设立税种,原则上全部作为市县收入,省级通过统一规范的省市税收共享机制分享增量财力。各级收入划分调整后,市县形成的财力缺口,由省财政通过税收返还予以解决,保证各级既得利益。

  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在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确定的三大任务之外,山东省还增加了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内容。深化财税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必须把深化支出管理机制改革作为重要方面。这是化解财政收支矛盾,集中财力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的必然选择。

  目前看,山东省财政支出结构还不够合理,一些该由市场调节的事项政府还在大包大揽,而该由财政拿钱的事项却明显投入不足,对民生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保障水平依然较低。不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就难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山东省为此把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放到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首要位置,通过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下步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做好“三个压减”、“三个保障”。“三个压减”即压减投向竞争性领域的资金、压减结余结转资金、压减一般性支出。“三个保障”即完善公共服务保障机制、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完善改革成本保障机制。在此基础上,发挥好财政支出的杠杆撬动作用,通过完善“财企合作”机制、“财银合作”机制和“公私合作”机制,用财政资金作“引子”,更好地引导社会资源配置,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效益。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4年12月01日